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00年8月,拿破仑下令成立民法起草委员会,并限期是年11 月完成。期间,共召开102次讨论修改会议,他亲自主持的达半数以上,最后,又力排众议,简化批准程序,使民法草案在立法院中通过。《拿破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并辑集多种的法律、命令、习惯、法理和理想而成的。全典共计 2281 条,分为“人”“财产”“财产取得之各种方式”等三篇,内容之广泛,实不多见。诚然时人及后世对其编制过程及技术多有批评,但《拿破仑法典》所以能供许多国家做模范,且历百余年而不至根本动摇者,或正以此。拿氏之自认可以赖它而垂不朽者,或非纯粹意气之谈。

——摘编自梅汝嗷《<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事立法变化发展大事记

建国之初,民事立法受到高度重视,相继制定了《土地改革法》《婚姻法》等诸多有关民事单行法。

依据“五四宪法”并借鉴1922年的《苏俄民法典》,1954 年开始第一次民法草案的尝试,因历史局限而未达立法初衷; 1962 年虽也进行了民法典起草工作,但最终夭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据国情,采取了先分别制定民事单行法,待条件成熟后再制定民法典的立法方针,先后制定了如《经济合同法》《继承法》《物权法》等诸多民事单行法。

1986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通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事基本法。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编纂迈出了第一步。

2020年5月底,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据王勇旗《新中国成立70年民事立法变迁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拿破仑法典》制定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立法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设的认识。
2022-11-27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全国乙卷)
2 . 1842—1852年期间,广州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均处领先地位,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上海进出口贸易额及其在全国的对外贸易比重则呈迅猛上升之势,并最终于1853年超越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B.列强侵略的影响
C.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D.民族工业的兴起
22-23高三上·全国·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明景泰七年,阁臣陈循因其子未能中进士而攻讦主考官刘俨;嘉靖年间,阁臣翟銮之子因科举位列一等甲而被判为考官讨好翟銮备受指责;正德年间,出任阁臣的河南人焦芳以“南人不可为相”为由,增加了北方诸省录取进士的名额。明朝内阁大臣的这些行为(     
A.左右了国家政局的基本走向B.有损科举的公正和官僚团结
C.导致内阁专权趋势不断加强D.削弱了皇权专制主义的根基
2024-02-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干预源于传统儒家的“养民”和“聚民”思想,其目标是赈恤农民、维持农业生产和平抑价格,具体包括恤赏、减免、缓征、改征、借贷和籴粜等六类行为。清代国家干预粮食市场的相关政策以蠲恤制度为中心,依托于田赋制度、关税制度、漕运制度和仓储制度等诸多制度。其中,漕运和仓储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奏报制度提供了高效的信息支持。清代对恤赏、减免、缓征、改征、借贷和籴粜等国家干预粮食市场行为的适用条件和实施方式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在乾隆朝前后已形成定制,并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正式制度,对粮食市场产生了长远影响。

——摘编自胡鹏、魏明孔《养民与聚民:清代粮食市场中的国家调控(16441840)》

材料二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尽管粮食(作为商品)也自由流通了一段时间,但总体上粮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这一时期国家对粮食实行的是紧缺管控政策。1953年,国家出台《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对粮食执行统购统销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不足情况下的分配问题,以保障城乡居民人人有饭吃,以及工业生产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国家制定出台了一整套粮食定量供应的紧缺管控政策,尤其粮票,可以说是紧缺管控政策的核心与灵魂。195585日,国务院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粮票开始全面进入社会。

——摘编自王永春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规律研究及趋势展望》

材料三   2001年后,国家先后在8个省份进行粮食收购工作与销售放开试点工作,后又于2004年宣布在全国放开,由市场来决定粮食价格。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在消费端具有很强的刚性,但其生产端受到气候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价格容易大起大落,所以在中国放开农业市场后,为保护国内农民的利益及其种粮的积极性,政府先后针对水稻、小麦等粮食品种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

——摘编自罗荃《新中国粮食价格政策演进内在逻辑与改革战略取向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清代前中期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粮食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前中期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粮食政策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粮食政策制定的历史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朝在中书省和门下省都设有谏官,主要对皇帝提出规劝和批评。北宋设置谏院,其职责主要是举发臣下的不法,和台官职责几乎相同,形成台谏合流的趋势。元丰改制时撤销了谏院。这说明宋代(     
A.宰相丧失政务裁决能力B.精简机构确保了行政效率
C.中央集权程度日趋强化D.君主对政治权力控制加强
2022-12-23更新 | 720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A(全国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曹魏将东汉末年州牧制度固定化,州刺史(州牧)正式成为管辖地方的行政官。并且自曹魏开始,州刺史多带将军号,“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不带将军号的刺史称为“单车刺史”。曹魏的这一做法(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监察B.助长了地方割据的趋势
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D.推动了短暂统一的出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铁路是现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铁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材料一   “二战后,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较快,铁路亏损严重。美、英、德、法等大量封闭并拆除铁路,不少国家不得不将铁路收归国有。进入70年代,随着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除美国因传统的内燃牵引不易改造外,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决定采用噪音较小而不排放废气的电力牵引,并相继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列车实现了和航空竞争的预期目标,但票价便宜且安全、方便、舒适,铁路获得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江华《世界铁路发展的历程和启示》

材料二   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最初租用瑞典列车,后使用“蓝箭”国产动车组,为我国高速铁路做好技术前期准备。广深铁路一度因资金困难被迫停工,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进入21世纪,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形成了“和谐号”动车组系列。我国铁路工业有较强的“造血能力”,没有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他人的加工厂,自行开发生产的车型一度成为主力。至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9万千米以上,居世界第一。同时,对外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李克强总理被称为“高铁超级推销员”。

——摘编自王亦军《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回顾与发展思考》

材料三   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离,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强调:要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要把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作为“十一五”和今后铁路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据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并简析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12-29更新 | 473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甲卷)
8 . 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亚非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两次成功的多边外交实践。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为多边外交的指导原则,以亚非拉国家为立足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在多边外交中扮演了务实协调者的角色,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参与的两次多边外交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霸权行为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9 . 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一个女人到了年龄而没有结婚是极不名誉的事情。柏拉图认为男子过了婚龄仍不结婚生子是违反神意的,这样的人从35岁开始每年须交纳罚款。在雅典,没有合法的男性后裔者在公民大会上没有发言权。这反映出古代希腊
A.公民个人利益受到忽视B.社会生活以家庭为中心
C.公民范围呈现开放趋势D.崇尚城邦利益至上原则
10 . 在国内爆发大规模的反对种族歧视、要求种族平等运动不断高涨之时,美国政府仍发布几乎涉及全球所有国家的人权报告,对许多国家点名抨击,甚至动用经济制裁等手段要求对方按照本国的意愿调整内外政策。这反映出
A.美国国内种族歧视现象日益严重
B.人权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问题
C.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了逆转态势
D.当前的世界政治秩序亟待深度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