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22-23高三下·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当今世界,尽管美国的实力总体上仍然超群,但它的国际声誉“已跌入深渊中”,向其他国家发出的改革号召“被当作耳边风”;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从2003年开始邀请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与会进行对话,到2005年才正式形成“8+5”机制。这种变化(     
A.不利于世界政治治理的民主化B.加强了大国对国际事务的垄断
C.体现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说明传统强国丧失了优势地位
2023-03-20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五四运动后,朱近之等五名重庆学生曾汇款到上海选购了《新青年》《新潮》《新教育》等十多种进步杂志。一些学生还组织起"新知识读书会"、"青年读书会"等小团体。材料突出表明
A.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性质B.社会主流思潮的新变化
C.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D.近代民主革命的新趋势
2021-12-02更新 | 45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襄汾高级高级中学校2023-2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元世宗初期,除了四个半固定的行省外,其余行省都是“因事而设,事毕则撤”;其长官多为一至二人兼任,且带有中书省宰执衔。至元世宗末期,固定的行省逐渐增多,并实行了群官负责制,其宰执衔也逐渐被取缔。由此可知,元代行省制度的这一变化
A.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B.保障了吏治清明和行政高效
C.体现了政治均势格局的形成D.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趋势
4 . 在中世纪的法国,教会长期享有免税特权。1296年,国王腓力四世考虑到对英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决定向本国教士征收“收入的十分之一税”。这一举措遭到了教皇卜尼法八世的反对。腓力四世通过禁止金银币出口等最终迫使教皇承认法国国王对本国教士的征税权。这表明当时法国(       )
A.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B.政权与教权实现分离
C.世俗王权呈现加强趋势D.议会君主制正式确立
2023-09-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世界历史是一部大国崛起和衰落交替的历史,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关系的主角,大国之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美)《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在19世纪……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威胁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根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改编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大国崛起》

材料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然成为具有系统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既是全球新局势的重要组成,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摘自人民网《从全球经济新局势看中国经济新常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受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俄、日的“改革计划”有哪些相似之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哪一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秩序?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说“在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方式正在重构”,这跟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什么趋势加强联系紧密?
2023-09-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6 . 清代,被称作“账房”的批发商从中间商那里购买纱线,并与织造和印染作坊签订丝绸制造及整饰合同。账房与作坊的合同经常由承管居中协调,后者对订单的履行及货物损失负责。这反映出当时江南纺织业(     
A.生产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B.生产专业化趋势明显
C.形成了多层次的承包生产体系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8 . 元朝统一完成后,忽必烈下令:“除集贤大学士、国子祭酒,衡纳还旧俸,诏别以新俸给之。命设国子学,增置司业、博士、助教各一员,选随朝百官近侍蒙古、汉人子孙及俊秀者充生徒。”这一命令
A.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趋势的增强B.证明统治者放弃了游牧传统
C.反映了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认同D.提升了统治集团的文化素养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与门下省,原为君主用以限制相权而次第出现的,至南北朝演变成联合的宰相机构。三省的长官,只要事实上为君主所倚重,都可以算是宰相。但是南朝之政多出于中书,北朝之政多出于门下。三省分工不够明确。隋代建立后,文常首先确立了内史(中书)省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三省分权制度。至唐初,三省六部的中央架构最终得以理顺定型。

——摘编自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   忽必烈继位后,在中央设中书省掌政事,为宰相机构,下辖六部,处理具体行政事务。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由太子担任,但事实上并不到任。元世祖时,不时以中书省宰臣挂上“行某处中书省事”的头街,代表中央出外,临时主持地方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事务,在灭南宋过程中,行省在江南逐渐地方化。为了镇压反抗,尽快安定局势,行省必须集中权力,并保持设置的相对稳定。行省设置逐渐固定以后,元廷对行省官制统一进行改革,规定以后行省官员不再以中书省宰相之名系衔,而单称“某某行省平章”“某某行省右丞”之类,以区别于都省(即“中书省”)官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省制形成的历程及体现出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隋唐中书省相比,元代中书省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制的演变反映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2-08-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友兰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10 . 二战后,美国提高了西欧地毯和玻璃的进口税。作为报复,1962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将美国冻鸡的进口税从每磅4.5美分提高到13美分,美国冻鸡对六国的出口额猛降60%。这场贸易战(       
A.说明西欧摆脱了美国的控制B.反映了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
C.体现了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D.表明欧盟成员国间的合作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