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1 . 商周时期,王及诸侯方国国君死后普遍实行多代集中埋葬于同一公共墓地的“集中公墓制”。春秋战国时期,以每代国君为中心的“独立陵园制”出现,秦始皇陵则完全脱离秦国芷阳陵区而自成一体。这种变化反映了(     
A.血缘政治的瓦解B.统一局面的形成C.儒家思想的影响D.君主集权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前期,元氏(拓跋氏)的男子多娶鲜卑各部落贵族和其他胡族贵族女子为妻;5世纪中后期,元氏多与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弘农杨氏等汉人大族通婚,多娶汉女。这一变化反映出(       
A.鲜卑贵族集团的势力不断衰弱B.北方汉族士族的胡化趋势
C.北方经济的发展对婚姻的影响D.北魏政权统治基础的扩大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表现为中央的财政控制力不断加强,设立了多个层级的财政管理机构和财政监督机构。尤其是清代的财税制度以高度集权为特征,户部主管中央财政,制定财税征收政策,通过“起运留存”制度调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几乎没有自己支配的财权和财力。在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处理上,清代在明代的“起运留存”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解款协款制”,协调全国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再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各地财政支出的调剂,具有早期的“财政转移支付”特征。清康熙时期,财税的存留和起运比例发生了变化,中央集权趋势继续增强,确立了“悉数解司”制度:州县不再保有存留,原来的州县存留部分全部上交给省一级布政司。州县所需经费向布政司奏请支用,事后则“奏销”。“悉数解司”与“奏销”制度的共同执行使中央集权特征变得更加明显。针对地方无甚财权从而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加大非正式收入征收这一现象,雍正年间开始实行“火耗归公”政策,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一方面将地方收入合法化,改善了地方私自加派、损害中央财政税源的行为;另一方面将火耗的征集、发放和支用权限从地方收归督抚,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摘编自张熹珂、任韵霖《财税制度与古代中国大一统的构建与巩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财税制度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财税制度演变的影响。
2024-05-19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农牧渔业部〈关于农垦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报告〉的通知》要求:“农场过去建设的职工家庭宿舍,可以合理作价卖给职工。今后新建职工住房,由农场统一规划,分配建房基地,职工自建或自建公助。”这反映了(     
A.农村治理实现重大变化B.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加强
C.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D.对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探索
2024-02-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主要活动


宋明理学的发展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的探究

人物籍贯主要成就
林则徐福建福州编译了《四洲志》一书,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湖南隆回批评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复古守旧思想,用进化论阐述社会制度变化的必然性。
康有为广东南海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认为人人有“自王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
梁启超广东新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严复福建福州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吸收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
谭嗣同湖南浏阳积极宣传资产阶级平等、自由和民主思想,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万恶之源。
孙中山广东香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核心是民权主义,他的民权思想包括反专制、重民权,五权分立及互相制约,彼此监督的一系列设想。

——以上摘编自王永奉李卿《历史地图册·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上述思想领域发生三次重大变革的经济文化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变革过程中地理分布格局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3-03-26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4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统编版)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为清代银钱比价变化趋势图,它反映出(       

A.清朝的对外政策相对比较稳定B.银钱比价的波动缘于商业发展
C.19世纪中期清朝社会动荡剧烈D.19世纪初期清朝贸易出现入超
2023-12-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八)历史试题
7 . 西周时期,“天”成为周王解释其政权合法性的最高依据。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开始频繁地使用“天”来颂美祖先的荣耀,解释国运的盛衰。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
A.政治权力下移的趋势B.敬天法祖观念的浓厚
C.传统社会秩序的崩溃D.治国理政思想的转变
8 . 下图(a)纵轴为官员流动冲击的条件方差(如宦官规模、自然灾害次数、皇帝固定效应等),单位为次2;(b)纵轴为官员流动速度,单位为次。灰色直线为明清朝代分界。其中官员流动速度指标只反映特定职位在一定时间内的人事变化频次,不涉及职位的升降。这表明清代
A.统治的精细达到了巅峰B.官员治理呈现出稳定化趋势
C.监察机构比明朝更严密D.重视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9 . 1965年2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正式提出恢复金本位的主张。同时法国和美国开始贸易战,为确保法国农产品在共同市场各国中的地位,在法国的策动下,共同市场开始抵制美国农产品的进口。这反映了(       
A.二战之后法美同盟关系破裂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分化
10 . 阅读“东南亚国家联盟发展历程表”。

时间

发展历程

1961年

东盟成立,属于资本主义阵营,首批成员国为发展中国家

1991年

既有信仰佛教、基督教的国家,也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

1994年

成立了东盟地区论坛,其成员除了东盟成员国外,还包括中、美、日、俄等国

此后

组织多次扩大,其中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在东盟地区论坛的基础上形成了“10+3”和“10+1”的协商模式
据此可知,东盟的发展反映出(       
A.国际组织对成员国的约束力不断增强B.区域性大国主导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方向
C.世界地缘政治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D.二战以来人类由对抗走向对话的发展趋势
2024-03-24更新 | 11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