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五行志》将各种灾害和怪异纳入经学解说范畴,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中国古代25部正史中,有18部修纂了志书,其中有13部修撰了《五行志》。这反映了在古代(     
A.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国家治理B.政府重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
C.鬼神论深刻影响史书的修纂D.儒学深刻影响官方意识形态
2023-08-14更新 | 34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一)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船山(王夫之)生当明清鼎革之际,试图对引起当时社会变故、民族危机的内在因由予以学术文化史的全面考察和系统总结,以其为锻铸未来寻找新希望的种子。从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维系与发展的角度,认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宋代的承继者为张载,此即是中华正学的集中表现。侯外庐在《船山学案》中指出:“夫之先生的学术,比清初的诸大儒都要丰富多面……夫之先生的学术是清以前中国思想的重温与发展,他不但把六经别开生面地重新解说,而且从孟子以后的中国哲人多在他的理性主义批判之下翻案估定,所以他的思想涵盖了中国学术史的全部传统……”。

——摘编自王泽应《船山学的学术基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夫之思想产生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图是一幅插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凡尔赛》(1919年)
①英国对处置结果深感无奈       ②手拿材料者提出民族自决
③手持绞索者代表法国利益       ④一战后德国面临困难处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6-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二)历史试卷
2024·湖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7世纪末至18世纪,日本据《农政全书》编写了“救荒本草”“野菜谱”“甘薯记”。1735年,法国《中华帝国全志》出版,书中含有《农政全书》的部分内容,1738年,该书英译本在伦敦出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科技继续保持世界领先B.当时的中国短暂恢复了对外开放传统
C.外国借助中国文化进行社会革新D.《农政全书》集中国传统农技之大成
2024-05-15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壹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 历史试卷
2024·山东德州·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1年国营黄泛区农场小麦的丰产,黄泛区形成于1938年河南中牟县黄河的决口。国营黄泛区农场建立于1950年秋天,全场土地分布在河南西华县南部和扶沟县西北部。那里气候良好,土壤大部分是黄河淤积土,地势平坦集中。在1951年麦收时,农场组织了麦收指挥部,拟订了详细的麦收计划,全场各单位,直到生产小组,都按照统一的计划来制订计划和工作进度,做好拖拉机和康拜因(联合收割机)的检修、运输工具的配备和康拜因试割等准备工作。在1951年的麦收、夏耕和秋种中,全场职工展开爱国主义丰产竞赛运动,如屡夺红旗的孙海山康拜因小组利用六号拖拉机康拜因收麦,创造了二十四小时收割小麦79050斤的新纪录。

8450亩土地上,农场每亩平均达到209斤的高额产量。比较河南全省总平均产量高出一倍,比较附近农民亩产量高出百分之四十。农场的丰产成绩,使附近的农民开始看到中国农业的美好远景。他们纷纷组织起来,学习采用农场的农业科学技术。

——据李春桂柳培良《国营黄泛区农场创造了小麦的大面积高额产量》,《人民日报》,1952228

(1)根据材料,分析说明1951年国营黄泛区农场小麦丰产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对当时《人民日报》报道这一新闻的意图加以解读。
2024-03-13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6 . 图中分别为1950年和197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图。对图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时代的潮流B.冷战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模式长期制约苏联经济发展D.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世界经济格局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1950年我国进口的货品额构成图

——摘编自董志凯《应对封锁禁运——新中国历史一幕》

材料二   下表为我国1997—2007年的进口额前八大产业及其占比(%)


1997年

2000年

2002年

2005年

2007年

1

机械设备制造业(37.6)

机械设备制造业(41.2)

机械设备制造业(48.2)

机械设备制造业(47.9)

机械设备制造业(45.5)

2

化学工业(16.6)

化学工业(13.7)

化学工业(13.3)

化学工业(12.7)

采掘业(13.9)

3

纺织、服装及皮革产品制造业(9.4)

金属产品制造业(10.4)

金属产品制造业(8.4)

采掘业(10.6)

化学工业(12.3)

4

金属产品制造业(9.1)

采掘业(8.1)

采掘业(6.2)

金属产品制造业(7.1)

金属产品制造业(6.6)

5

采掘业(6.0)

其他制造业(6.1)

纺织、服装及皮革产品制造业(5.7)

其他制造业(3.6)

其他制造业(3.7)

6

其他制造业(5.4)

纺织、服装及皮革产品制造业(5.7)

其他制造业(3.3)

纺织、服装及皮革产品制造业(3.4)

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3)

7

食品制造业(3.7)

食品制造业(3.0)

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9)

农业(2.9)

农业(3.1)

8

农业(3.1)

农业(2.8)

农业(2.5)

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2.3)

食品制造业(2.1)

——摘编自涂远芬《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动及其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年我国进口货品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任意两个信息并进行解读。
2023-12-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色中华》于1931年12月11日创刊,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1933年2月改为党组织、团组织、政府与工会合办的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紧扣党报党刊的舆论宣传主旨,利用多个板块和多种新闻体裁刊发毛泽东的重大活动事迹 和政治主张,展现毛泽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采用专电、战事通讯和消息的形式,集中报道中国红军开展革命战争的时间、地点、缴获敌军军事装备数量等情况;宣传工农红军的相关政策,对党的土地政策进行解读及宣传,发表社论肯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关注马克思主义学校的情况;对整个中华苏维埃时期革命政权内存在的官僚 主义、铺张浪费、贪污腐化等不良风气进行了全面曝光,并予以严厉抨击。1936年12月西 安事变后,为更好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央决定停发《红色中华》,改办《新中华报》。《红色中华》出版324期,发行量最高曾达4万余份,覆盖整个中央苏区。

——摘编自柳作林《中央苏区时期<红色中华>的编辑出版特色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红色中华》报道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色中华》的历史意义。
2024-05-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二)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美洲印第安人视烟草为神草,其烟斗文化和雪茄文化被后来的欧洲殖民者继承。烟草最初传入欧洲时,因药用价值而备受欢迎,并被奉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在欧洲特殊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烟草很快由药品发展为逸乐消费品,并得到普及。尽管烟草在欧洲传播的过程中曾遭到反对和抨击——欧洲人初步接触烟草时,对印第安人的烟草非常不屑,认为吸烟是野蛮的习俗,但在中等阶层形成和消费社会兴起的社会条件下,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使,烟草消费在欧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烟草文化在欧洲逐渐实现了本土化的改造,形成了以英国烟斗文化、法国鼻烟文化和西班牙雪茄文化为代表的欧洲烟草文化。

——摘编自荆玲玲《近代早期美洲烟草文化的欧洲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对美洲烟草传播到欧洲及欧洲烟草文化的形成进行解读。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孙中山所表达的种种理想不无认识上的偏颇,如他发展海洋实业的思想仍受到当时西方海权论的影响,对海洋经济的认识多集中在港口、航运、造船等很狭窄的方面,具体设计也不尽合乎国情,而且他争取中华海权的努力由于旧中国的黑暗与腐朽并没有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取得圆满的结局,但他对近代中国海权沦丧的深刻认识和对国人提高海权意识的宣传与呼吁以及建立强大的海军、全面发展海洋事业的谆谆教诲都是高瞻远瞩的,体现了他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和建设近代化国家的热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史春林《孙中山海权观评析》

材料二   毛泽东研究海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其研究往往更多地尝试回应当时各种焦点议题,尤其是领土争端、领海范围问题、台海危机、海洋开发等,其独立解决应景性议题的能力极强。毛泽东海权观中的“同世界人民一起创建一个和平的海洋”主张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包容性。他认为实现上述主张的具体办法就是建设“海上铁路”,所谓“海上铁路”本质上就是找寻中国发展海权同人类共享海洋一致与和谐的规律,而“海上铁路”本质上就是中国联通世界海洋交通网络,开创一个世界各国共享海洋的新格局,这一超前理念不仅是对中国海权最为有力的解读,而且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多元开放、包容平和的理念不谋而合。

——摘编自戴晨城《毛泽东海权观的生成、内容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海权观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海权观的特点。
2024-04-22更新 | 3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