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指出:“子不语乱力怪神(违背常理或不易解说的事)……未知事人,焉知事鬼……敬而远之”。儒家学派主张“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仁者人也”“仁者心也”“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理学家张载说:“天地以生物为心”。朱嘉说:“仁者以天地生物之心为心”。这些思想主张,后来成为儒家思想的根本命题。

——摘编自李泽厚《论语今读》等

材料二梁启超指出:“兴民权”“政治革命者,革专制而成立宪之谓也”。康有为言:“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更使民主成为“反专制”的一把利刃,直取君主专制的要害。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19411028日,《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分析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双重含义:“一是人民当家做主人,二是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对自身的事务当家作主”。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儒家思想的“根本命题”,并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古代儒学“根本命题”的共同发展,并指出引起这一发展的政治因素。
(3)根据材料三,简析中国共产党对古代儒学思想的重要发展,并指出这一发展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2023-04-13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6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5大核心考点+50道高频非选择题)(统编版)
2 . 大西洋三角贸易伴随着规模巨大的人口迁移,如图是近代早期大西洋三角贸易示意图。对当时人口迁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人口输出方向正好与商品流向相反B.欧洲对外人口输出量最大
C.自然条件阻碍了印第安人向外迁徙D.大量黑种人被迫迁入美洲
2023-04-23更新 | 8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史学突破传统,历史的解释也呈现多元的趋势,如表所示是学者根据不同史观对西方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影响作出的解释。   

史观解释
1)革命史观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相继登上了殖民舞台,在这一殖民扩张过程中,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大量印第安人遭到屠杀。为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到美洲为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大批精壮劳动力,导致黑人的家园遭到破坏,非洲社会经济倒退
2)现代化史观
3)文明史观
4)全球史观
5)生态史观

——摘编自葛会伟《多元史观解读“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选取表格(2)(3)(4)(5)中的任意两种史观,借鉴革命史观的解释对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影响进行阐述。(要求:写清序号,条理清楚,史论结合)
2023-05-01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纲要下期中冲刺(高频论述题60题)
4 .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
阶段特征年份发展情况
创立和发展1897列强劫盟(瓜分狂潮),清室变法图强之际,商务印书馆由夏瑞芳等人集资在上海创办,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
1901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严复翻译的《原富》(即英国亚当·斯密著《国富论》)
1904响应新学堂章程,率先编印中小学教科书全套《最新教科书》
1912政体既已革新,而为教育根本之教科书,亦不能不随之转移以应时势之需要,编纂整套《共和国教科书》
1920政府明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采用语体文(白话文)编辑的第一套教科书
艰难的生存1932日本突袭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总管理处和编译所等皆中弹起火,全部焚毁
1937转战长沙、香港、重庆等地,编印《抗战小丛书》《战时常识丛书》《战时手册》《抗战丛刊》等
19461949经营每况愈下,入不敷出,濒临破产
新生和兴盛1954总管理处迁京,全面实行公私合营
1959明确了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任务:以译印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为主,兼出中外语言工具书和一部分外语课本
1963制定翻译和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十年(1963—1972)规划(《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300余种在改革开放后陆续出版)
从企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角度,解读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
2023-01-06更新 | 31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检测卷03-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必3)
5 . 唯物史观又名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观察与解读历史的视角,19世纪中期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与辩证唯物主义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首先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关于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马克思主义指出,必然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历史必然性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关于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还指出,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

结合世界近代史上的某一个或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围绕着“唯物史观”的内涵,选一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史实加以阐释。(要求指出所选角度,明确列出观点,正确运用史实,论述条理明晰)
2023-05-02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所示为新中国几次重大的移民活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现代中国(     

时间

事由

移民人数

1957年

修建三门峡水库(河南)

约41万

1959年

修建兴安江水库(浙江、安徽)

约44万

1994年

修建三峡大坝(湖北、重庆)

113.18万

2003年

启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

22.4万

A.移民活动服务国家建设B.中部地区是主要移民区
C.移民活动均由政府主导D.经济交流助推移民搬迁
2023-05-15更新 | 134次组卷 | 8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9大核心考点+50道高频选择题)(统编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4《马拉之死》                                          图5《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

注:圣贝尔纳山,又译“圣伯纳隘口”,是法国由北向南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的通道。

材料二   马拉(1743-1793)曾在巴黎行医,他连续发表多篇有关火、热、电、光方面的论文,但未能得到科学院的认可,他感到自己遭受当权者的迫害,加入了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的行列。法国大革命开始后,他主编报纸,抨击旧制度和一切统治者。随着革命的深入,他成为激进派(雅各宾派)的代表人物,积极倡导对旧贵族和反对派采取暴力恐怖措施,1793年遇刺身亡。刺杀发生后,画家达维特(又译“大卫”)立即赶到现场画了速写。随后,他“应人民的要求”满怀激情地创作了油画《马拉之死》。画中的马拉是一名善良、诚实和具有无私爱国情操的男子。不久,达维特受命担任革命宣传部主任。拿破仑称帝后,他成为御用画家,创作了多幅歌颂拿破仑的巨作,如《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加冕礼》等。

-摘编自吴禾《艺术作品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性解读--析《马拉之死〉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说明《马拉之死》和《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的创作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2023-05-23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统”理念贯穿于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全过程,经过历朝历代的总结和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先秦时期的“大一统”强调统治权的至高无上,还表现为强调政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从空间上看,“大一统”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张中央对地方(包括四夷之地)的绝对权威,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和谐“太平世”。总体而言,“大一统”理念从秦朝、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经历了“实践”“成熟”“发展”“鼎盛”四个主要阶段的演进过程。

——根据李龙、刘玄龙《“大一统”理念的法学解读和时代底蕴》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关于“大一统”理念的演进历程进行论证。(要求:从材料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关于“历史事实”,学界有多种见解。有学者将"历史事实”范畴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圆圈甲);史料中的历史事实,即历史本体的残存和遗迹(圆圈乙);史书中的历史事实(圆圈丙),并据此绘制了表示“历史事实”不同构成的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对图示中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A.客观发生过,且留有史料,但尚未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B.客观发生过,有确实的史料留存,又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C.客观发生过,却未留存史料,依靠类比推论等方法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D.未曾发生过,却错误地记载于史料之中,又被错误地当作历史真实而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尊老敬老”

古代部分王朝颁布的养老尊老诏令次数统计表

先秦西汉东汉北魏后周
4242824436473

唐代各个皇常颁布养老招令次数统计表

高祖太宗高宗睿宗玄宗素宗代宗顺宗宪宗穆宗
2281112132113

——据【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帝王部·养老》

材料二   唐代的养老制度

唐代的养老对象唐代养老制度的内容
三老五更养老礼仪由皇帝在中央政府举行的国家养老礼
由地方举行以宾贤、敬老、谦让为主要内容的乡饮酒礼
子孙为国难死者之父祖养老诏令颁布时机:皇帝即位、皇帝巡幸、祭礼典礼
诏令内容:物质赏赐和精神封赏
致仕之老养老制度普通家庭养老的给侍制度
官员退居养老的致仕制度
庶人之老,四代皆然社会保障体系设立病坊等救济机构
设置专门官员和灾后临时性的救灾使职
提倡亲邻之间的救助

——据陈宝锋《唐代养老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合理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