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19491957年,中国农业产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推动了全国土地改革。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销统购”政策,以确保有限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和资源。19581977年,农业发展中存在“左”倾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到1978年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推广,逐步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较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向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

——摘编自陈红英戴孝悌《新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演变进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综合材料谈谈对近现代中国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2-06-27更新 | 685次组卷 | 7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出任最高教育行政机关长官,他明确反对祀孔。1928218日,蔡元培发布通令:“孔子生于周代,其人格学问,为后世所推崇,惟因尊王忠君一点,历代专制帝王,资为师表,祀以太牢,用以牢笼士子,实与现代思想自由原则,及本党主义,大相悖谬。为此,令仰该厅、校、校长,转饬所属,著将春秋祀孔旧典,一律废止。”“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矛盾升级,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党经历了“清党”和内部斗争后,党员及军人对指导思想不明确,随着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民众心态日渐颓废。由此,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的孔子被再次凸显,恢复祀孔成了此时政府情理之中的选择。1934827日,上海市党政机关举行孔子诞辰纪念大会。市长吴铁城认为:“我们要实行三民主义,必要发扬中国固有的文化,要发扬中国固有的文化,必要尊崇孔子。今日之尊孔,乃是谋民族之复兴。”

——摘编自周慧梅《国民塑造与社会建设:1896-1949年中国社会教育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反对祭孔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政府从反对祀孔到恢复祀孔的原因并简析上海市纪念孔子的时代价值
2022-06-04更新 | 383次组卷 | 6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远古时期,舆论形态表现为简单的民意。民意的传播方式既表现为庶民之间的意见交流,也表现为庶民与“首领”的政治互动。当时,“天子”处理公共事务或制定政令,时常征求庶民意见,如舜、禹治天下,“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相传尧舜时期出现了“士传言谏,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的舆论局面。为避免政令之失,尧、舜鼓励民众击鼓进言,评论时势,“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至奴隶社会,出现了一个具有自由民主性质的社会力量一国人一和专门从事舆论传播的职业人一舆人,出现了盛于一时的“国人之议”“国人之谤”和“舆人之诵”。周厉王肆意止谤导致的政变是国人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也是国人言论威力的重要体现。至春秋战国,国人地位日益凸显,凡国家大事,国人莫不.参与。

材料二   汉朝对社会舆论比较开放,积极地利用舆论为政治服务。以选官制度为例,当时选官的主要途径是征辟和察举,而民间清议是征辟、察举的依据。乡闾宗党通过对某人品德、性格、才能、识度的长期观察而得出评价性舆论,官方则凭借这些舆论的善恶褒贬来决定此人是否可以聘用。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执意兴兵伐吴,谏臣上疏阻止,称“臣恐舆人未畅圣旨”,文帝听从意见,就此罢兵。魏晋以后,官方愈发重视对社会舆论的操控,使之成为强化专制统治的重要手段。可以说,随着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对社会舆论的操控就变成了对社会舆论的压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展龙《舆论史:中国历史场景中的公众意见与政治秩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尧舜时期尊重民意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时期舆论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魏晋前后统治者对社会舆论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代以来舆论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古希腊罗马文化被欧美人誉为古典文化,是西方古代文化的精华和近现代文化的范本。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我宁可战斗而死去,不要走上不荣耀的结局,让显赫的功勋传到来世。

——《荷马史诗》

材料二   从罗马艺术开展的历程看,由于起步远逊于希腊艺术文化,所以,罗马的建筑艺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建筑艺术完全承袭了希腊建筑艺术,无论是建筑艺术的取材、题材、风格和哲学思想等。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罗马艺术的成就在于既保存了希腊的艺术成就,又发扬光大、丰富充实了希腊下-_篇文化形式,并形成自己的特点。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四   《十二铜表法》保存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的通婚等。

——《西方文化史》

(1)《荷马史诗》出自哪一古老文明?这部著作有什么重要意义?你如何看待材料二、材料三中的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证实你的看法。
(2)根据材料四,归纳指出罗马法存在的缺陷。并思考,古希腊、古罗马为什么会有如此辉煌的文化成就?
2023-05-01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6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5大核心考点+50道高频非选择题)(统编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其作物产出率比较高。他们的土地分为:村社公有土地、官用土地(包括神庙土地、供养王室贵族和各级官员的土地)、私有土地(包括允许贵族世袭的土地、国王赐给有战功的武士和杰出家族的土地)。他们和玛雅人的商品贸易,既有当地贸易,又有远距离贾易,通常可可豆和棉织品被当作货币使用。特诺奇蒂特兰城有许多大小广场,用作商品交易场所。据记载该城有69种不同类型的商人,他们形成一个特殊阶层,住在城市的特定区域,可供奉自己的神灵,并仅同本阶层的人通婚。

——摘编自韩琦、史建华《论拉美古代印第安文明及其遗产》

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的部分主要活动

时间

主要活动

1519年

西班牙人科尔斯特率军向墨西哥中部高原进军。阿兹特克国王被迫准许其进入特诺奇蒂特兰城,自己也受到科尔斯特的扶持与控制

1521年4月

科尔斯特以大屠杀的方式彻底摧毁特诺奇蒂特兰城

16世纪70年代起

(墨西哥港口城市)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不仅驶往墨西哥各地,还进一步向南到达利马,运送大量中国商品

1593年

西班牙国王颁布教令,规定从马尼拉进口的商品也只能在墨西哥销售或转运至宗主国;墨西哥每年从菲律宾进口的商品价值不得超过25万比索,每年只允许两艘商船前往马尼拉,每艘载重不得超过300吨

——据李兴华等《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整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阿兹特克文明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班牙人给阿兹特克文明带来的影响。
2023-05-07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英语中,“十八世纪”不仅单指1701—1800年的时间节点,还代表了西方文明高速发展及向其他地区扩张的时间阶段。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在18世纪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影响了整个世界后来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历史事件节选

1701年:英格兰发明播种机。

1733年:约翰·凯发明飞梭。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神》。

1756年—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

1762年: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5年:英国向北美十三州征收印花税。

1769年:瓦特改良纽昆门的蒸汽机成功。理查·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织机。

1770年:英国将澳大利亚、新西兰收为殖民地。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

1782年: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英人柯特发明以煤炼铁的方法。

1787年:费城的制宪会议制定美国宪法。

1789年:法国召开三级会议。美国第一届国会召开,选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8年:拿破仑征埃及,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摧毁。

1799年:拿破仑返国,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成立执政府,自任为第一执政。

(1)选取恰当的角度,分类归纳西方世界在18世纪发生的变革。
(2)任选一个角度,分析说明“十八世纪的欧洲影响整个世界历史进程”。
2023-05-19更新 | 214次组卷 | 7卷引用:【好题汇编】纲要下期中冲刺--(高频材料分析题60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时,整理出如表内容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古希腊的人像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字母文字起源于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交汇点的腓尼基。
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通过扩张把文明的势力扩展到地中海东岸。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灭波斯帝国,征服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1)请参照“一、古代文明的扩展”的子目样式,为“二、三”编写一个子目标题,并指出导致“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优势。
(2)请归纳指出三个子目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
2023-04-26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对汉文化圈界定:“‘东亚世界’是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及发展为基轴而形成的……构成这个历史的文化圈,即‘东亚世界’的诸要素,大略可归纳为一、汉字文化,二、儒教,三、律令制,四、佛教等四项……因而共通性并非抹杀民族特质,相反是民族性的特质以中国文明为媒体从而具备了共通性。”该学者意在强调(       
A.汉字文化是维系汉文化圈的精神纽带B.汉文化的正统地位
C.周边民族、国家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D.汉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
2023-03-21更新 | 64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检测卷01-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必3)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初,政府规定:“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鰥夫六十、寡妇五十、妇人有子若守节者勿强。”这一规定,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富户对当地乡村的掌控,但也有利于乡村基层的稳定。到了玄宗时期,随着富户阶层兴起,政府也逐渐尝试给富户摊派事务,并且兵役也多由富户承担:“请于江淮转运租米,取州县义仓粟,转市轻货,差富户押船。若迟留损坏,皆征船户。”税、役都由富户负责,看似加大了富户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将权力交到了富户的手中。

——摘编自谷更有《唐宋时期的乡村控制与基层社会》

材料二“安史之乱”爆发后,唐代财政彻底陷入瘫痪状态。面对困境,政府开始了全新的财税政策即两税制,有效改变了赋役不公的状况,大大减轻了贫农的负担,保证了乡村社会的稳定。此后唐代统治者亦多次下令,重申两税制:“天下除两税外,不得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令御史台严加察访者,”通过禁止人口买卖、叫停苛捐杂税、打击宗教势力等手段,政府有效地维护了乡村基层的秩序。而在两税制的背景下,富户成了赋税的主要承担者,这既解决了乡官制下里正没有足够能力收取赋税的缺陷,也有效保证了贫农的基本生存,故而富户阶层最终成了政府在乡村的代理人。至此,富户轮差的户役制兴起,唐代乡村治理模式转型基本完成。

——摘编自胡瑜锴《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唐代乡村治理转型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乡村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乡村治理的新举措,并简析其影响。
2022-10-07更新 | 346次组卷 | 3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
10 .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   汉武帝时开通的西北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兴起的重要标志。汉朝时,中国对外贸易以陆道为主,兼行海道。除西北丝绸之路外,还有西南丝绸之路和东北丝绸之路。此外,两汉时,与中国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国际贸易足迹远达安息、罗马等国家。唐朝始设市舶使,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最早出现在海上贸易频繁的广州。宋初设市舶司时,明确规定出海商舶须申领“公凭”,上报引目,这引目相当于今天的进出口货物报税清单。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萎缩。

---倪方六《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以前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021-11-14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