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37年抗日军政大学在修建校舍的生产劳动中,一些刚到抗大的青年知识分子曾有情绪地说,光打窑洞,啥时候才学习呢?毛泽东得知后,极有针对性地向大家讲解说:“打窑洞就是学习,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打窑洞就是在打通和工农群众隔开的墙。”毛泽东意在教导抗大学生(     
A.积极参与民族革命战争B.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C.自力更生改善学习环境D.把生产劳动摆在首位
2023-05-06更新 | 30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届高三高考预测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说,18世纪至20世纪初,现代物理学中的力——能量的概念,引发哲学家对生命现象作出新的解说:生命是一种能量的延续和转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太阳中吸收能量,动物则通过吃植物或其他动物而获得能量。该学者意在说明(     
A.科技进步推动了哲学发展B.牛顿力学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C.科学发展导致民众观念变化D.民众对生命价值认知的深入
2022-12-03更新 | 371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2(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创立初期是一个典型的商业组织,主要从事着英国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在其特许状的规范之下,该公司逐渐垄断了英国与印度之间的商业贸易,并成为英国在亚洲发展海外贸易的重要依托。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提出要在“领土霸权的基础上”保卫公司的“商业霸权”,这意味着争取建立殖民领地已经成为与追求商业扩展平行的目标。17世纪末,英国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对该公司的这种行为予以认可,于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就逐渐演变为一个集商业、政治、军事和司法四合一体的政商机构。此后,随着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掌控了印度所有的财富,公司的敌人已经不再是同它竞争的公司了,而是“同它竞争的英国大臣和国家了”。这种情况的出现迫使英国政府逐渐改变了对该公司的态度,英国议会通过了多个有关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别法案,限制和剥夺了其政治经济特权。到18世纪晚期,英国东印度公司最终沦为英国政府对印度事务进行日常管理的机构。

——摘编自汪定华《近代早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变迁以对特许状的解读为基础》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早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变迁。(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湖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7世纪末至18世纪,日本据《农政全书》编写了“救荒本草”“野菜谱”“甘薯记”。1735年,法国《中华帝国全志》出版,书中含有《农政全书》的部分内容,1738年,该书英译本在伦敦出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科技继续保持世界领先B.当时的中国短暂恢复了对外开放传统
C.外国借助中国文化进行社会革新D.《农政全书》集中国传统农技之大成
2024-05-15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间存在对阿拉伯河主权以及对胡齐斯坦地区和海湾三岛归属的长期争执。胡齐斯坦地区是大油田区,阿拉伯河两岸蕴藏着极丰富的石油资源,围绕该河的争斗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帝国争雄时期,而英、俄势力的插手使两国的纠葛复杂化同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历史上多次交战,彼此都统治过对方,积怨较深两伊虽同属信奉伊斯兰教,但分属两大教派,存在严重的教派分歧与矛盾。由此,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两国之间爆发的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是二战结束以来人类最残酷、最具破坏性的战争,给两伊、中东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为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埋下了祸根。

——摘编自杨明星《试论两伊战争及其遗产》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战略地区之一。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伊战争为美国实现提供了契机。美国虽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利用各种非战争手段,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美国认为,两伊都不能过分强大。如果伊拉克强大,伊朗就会受到外国势力的干预;如果伊朗过于强大,就会向海湾乃至中东国家输出伊斯兰革命思想,对美国及西方国家构成威胁、美国在此期间采取的“弱势均衡”政策和间接介入战争的手投,是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成功选用,有利于实现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维护其国家利益。

——摘编自冀开远《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材料三   亨廷顿于1993年发表《文明的冲突》声称冷战结束标志着世界政治从以意识形态冲突为特征的两大阵营的对抗转变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在内的世界。每一种文明类型中的核心国家对文明的崛起和世界格局的演变至关重要其中,中华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各有一个主导的核心国家;西方文明有两个核心国家,即美国和欧洲的法德核心;伊斯兰、拉丁美洲和非洲文明则缺乏核心国家。基于这一框架,亨廷顿预言,西方和中华文明及伊斯兰文明的冲突将构成世界秩序的主轴。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亚洲经济的发展“至少潜在地对西方构成了威胁。一场涉及西方和其他文明核心国家的大战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可能发生”。

——摘编自李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二探究两伊战争历史,概括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并简评美国对两伊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文明的冲突”相关内容,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时期各政治派别的知识分子在向清王朝皇帝纪年“正朔”挑战的过程中提出了黄帝纪年、孔子纪年以及帝尧纪年、大禹纪年、秦纪年等多种纪年方式,从而产生了“纪年”论争。1898年年底,梁启超作《纪年公理》,认为各国相通后,应有统一的纪年。1902年,梁启超在发表的《新史学》中强调了采用“孔子纪年”的重要性,主张用孔子生日作为纪年。认为“孔子为我国至圣,纪之使人起尊崇教主之念,爱国思想,亦汕然而生”。1905年,宋教仁根据典籍推定是年为黄帝即位4603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时即以此署年,《民报》第一期刊首印有黄帝像,图下说明“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以后革命党一直沿用宋说。1919年,钱玄同提出,“我们主张中国当用基督纪年,也是因为他在应用上很便利”,也更符合中国当时正融入世界的形势,“可是从现在以后的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在以后的中国人,是世界上人类的一部分,所以无论讲时事,讲古事,都和世界各国相关联”。

——摘编自焦润明、王建伟《晚清“纪年”论争之文化解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至民国初期“纪年”方式所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4-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是明代上海县人口数据变化
明代上海县人口
年份户数口数每户人口性比率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114,236532,803278,874253,9294.66109.8
永乐十年(1412年)100,924378,428199,781178,6473.75111.8
正德十五年(1520年)93,023260,821179,52481,2972.80220.8
隆庆六年(1572年)113,985192,967158,53234,4351.69460.4

——资料来源:万历十六年《上海县志》卷4

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A.社会动荡导致大量人口流亡B.人口结构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C.人地矛盾尖锐抑制人口增长D.人口统计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2024-03-02更新 | 21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洋务企业多以“局”立名,且这些“官局”创办之后多成为“时政中的要目”。论及此,梁启超曾说:“同治中兴之役,胡、曾、左诸公,以封疆吏任练兵筹饷之事,广设诸局,(诸事)莫不设专局以办之,下至各府州县,皆有分局,故当军兴之时,全省之脉络,系于各局。”对上述“官局”的解读,准确的是(       
A.旨在引进西方国家机器生产B.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C.适应了内忧外患的晚清时局D.强化了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2024-03-15更新 | 434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明日之星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湖南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代消费理念消费实态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享乐是最高的幸福日常生活消费和公共消费奢靡无度,以角斗、逐兽、赛马、剧场表演等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消费迅速发展
5世纪至15世纪节制是美德衣食住行极端简朴,除宗教歌剧之外,几乎没有休闲娱乐活动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奢侈有利、节俭有弊到保证积累、有效消费宫廷贵族奢侈消费卷土重来,中产阶级提倡有节制消费;衣食住等日常消费质量大大提升;休闲娱乐和精神消费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消费至上、需求创造生产饮食消费比例下降,物质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成为主要消费项目;汽车等奢侈品转变为生活必需品;超前消费成为时尚
20世纪下半叶消费至上,开始倡导适度、绿色、可持续的消费消费强调审美和文化意义,追求个性,炫耀品位;生存性消费比重降低,享受性、发展性消费比重升高;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盛行;消费周期变短

——根据杨魁、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取向》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一历史时期的西方消费活动变化进行解读。(要求:明确写出消费活动变化,解读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2024-01-26更新 | 11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8年7月7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了张谔创作的漫画(如下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生动展现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抗战情况
B.旨在动员组织民众力量进行全民族抗战
C.革命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D.其创作背景是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