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管子·山权数》中曰:“汤七年水,禹五年旱,民之无粮有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粮卖子者,禹以厉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粮卖子者。”古人常围绕着农业生产,期望丰收,常常引用各种卦和祭祀上帝、山川神祇及祖先的活动,或是求雨,或是求丰年,都是盼望有好收成。夏代农业传说有:“春三月,三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且以并农力,执成男女之功。”《易经·否卦》云“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地无邦也。”汉初,每年通过漕运贸易运到京师的粮食不过数十万石,其后政府机构膨胀,漕运贸易增至四百万石。武帝时,河东守番系建议发展渭水流域农田水利,增产谷物供京师以省东部漕运粮食。隋唐时期,我国漕运贸易规模更大,这时的漕运贸易主要是由南向北,从长江流域运输粮食到京师。明初沿用元代海运之法,解决北方粮食供应。自此,漕运贸易主要由官军掌运。

——摘编自杨姝《中国古代治理粮食安全问题的启示》

材料二   从历史的纵向看,中国封建社会人口的强劲增长趋势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人口的显著增长无不与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性进步导致粮食大幅度增产密切相关。

历代人口增长和口粮总需求量变化表

朝代时间人口数(万人)口粮需求总量(万市斤/年)
商代商末780542 880
春秋战国3 2002 227 200
秦末2 0001 392 000
两汉6 0004 176 000
魏晋南北朝5 0003 480 000
隋唐9 0006 264 000
宋辽金元公元110012 0008 352 000
公元160020 00013 920 000
公元188030 00020 880 000
公元184040 00027 840 000
公元191146 00032 016 000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关于粮食安全的基本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人口的显著增长无不与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性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古代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初年,全国各地婚姻习俗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少地方政府也设法干预旧式婚俗,号召青年参加由政府主办的集体婚礼,结婚要向政府申请取得“婚姻注册许可证”作为合法婚姻的依据,同时双方还要取得健康检查证明书。城市青年的婚姻开始大胆突破以往的包办婚姻,向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方式转变,不少婚礼在礼堂举行,出现了主婚人、证婚人,尤其是给新婚夫妇颁发结婚证书,使婚姻向手续完备的合法婚姻方向发展。当时城市中的新婚夫妇多有自己的工作,为此他们大多接受简化婚礼,认同婚礼时间和程序的压缩。但当时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仍有沿用传统婚姻习俗的,如三书六礼等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礼仪。“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摘编自广东省婚姻家庭建设协会《广东近代不同时期的婚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婚姻习俗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婚姻习俗变化的原因。
2024-02-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河南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6年中国共产党进入哈尔滨时,针对人心浮动和秩序混乱局面,明确提出“凡关于筹款的事项均统一于市政府,其余任何机关、部队都不准筹款、清算及没收私人物资”,并派人到临近地区筹集粮源,建成以公营粮店为中心的限价售粮网。该材料可说明(     
A.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危机B.革命统一战线壮大的原因
C.中共得以立足东北的缘由D.国共力量消长变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西安事变后,日本官方媒体论述道:“所谓蒋介石政权,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必将完全崩坏,对中国今后内政上将行一大改革……中日关系似为有一大变化。”“事变今后经过,虽不得而知,然中国全境必将陷入一大祸乱之苦境。”据此可推知,日本当局(     
A.污蔑蒋介石以降低其威信B.关注中国国共合作趋势
C.欲借助中国内乱趁火打劫D.阻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024-02-28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河南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是在列强强大的武力逼迫下被迫实行的。一个自视为“天朝上国”、拥有众多藩属国的泱泱大国,在遇到西方的“坚船利炮”后,被迫放弃天朝尊严,俯就于西方现代化的大潮之中。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既是由君主专制政体向民主共和制政体的转变,也是近代中国外交形象的转变……国际社会也逐渐认可了中国的存在,如:1920年初,借助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有利形势,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顾维钧被推选为国际联盟理事会理事长,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面对的是共和国初建、美苏“冷战”激烈进行、新中国尚属孤立的复杂国际局面,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以及融入国际社会变得更加迫切,这是艰难局势造就的新中国外交使命……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使命变得更加明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定性了中国外交注重国内发展和促进国际和平的外交使命,21世纪前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最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对这一使命最好的实践。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坚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民族复兴于是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使命。

——摘编自白卫东 刘常喜《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外交使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4-01-11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仿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内容为《新青年》不同时间所刊发文章的对比。其内容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期数发行时间所刊发部分重要文章
第五卷第4号1918年10月《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戏剧改良各面观》《再论戏剧改良》《予之戏剧改良观《我的中国旧戏观》
第六卷第5号1919年9月《马克思学说》《俄国革命之远因近因》《马克思传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从文化运动变为政治运动B.从主张改良变为主张革命
C.从学习西方变为反对西方D.从启蒙优先变为救亡优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使之有利于内阁。这反映出英国(     
A.行政权呈扩大的趋势B.国家权力中心发生了变化
C.内阁权力的过度膨胀D.权力之间失去了制约平衡
2022-07-06更新 | 79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但其“特”之形成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尤其要打破党内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杰出人士长期以来推演出的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进军,到达三湾村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形成了《兴国调查》等著名长篇调查报告针对当时红军中的旧部队习气严重问题,对部分地区的党组织进行了重组。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颁布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实施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举措。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篇章,运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井冈山道路。

——摘编自孙伟《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材料二   1980年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1984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及时总结群众创造出来的实践经验。”据统计,从党的十八大闭幕到2017109日间,习近平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摘编自王东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与“俄国人的道路”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党内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同一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变化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现代国际法】

材料一   近代国际法虽然确立了国家主权独立,平等等原则,然而“非文明与半文明”的殖民地、附属国却无法享受这些原则的保护。在欧洲大国的主导下,近代国际法确立起保护关系,租借地、势力范围等原则,这些原则成为列强殖民扩张和统治的重要法律依据。

——摘编自常大毅《从法的性质看国际的本质》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法律”,应用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国际法领域的租借地、势力范围等原则被废除。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获得极大发展,在经济和文化领域订立了大量国际法规。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公平、合理、互利”为原则,并推动制定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规。为协调对太空的利用,各国还订立了《外层空间法》。国际法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摘编自谢晓庆《论国际法的历史发展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作用。
2024-04-28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休闲生活视为实现人生幸福的途径。古希腊每年有50多个大众狂欢的节日,政府要求一个人首先应该成为一个能够创造和享受幸福生活的好公民,不必人人都是至善的人,公民个人的快乐和不适决定了有利与有害之间的界限。当人的自然人性与社会秩序发生冲突时,人们应依据自然法而行动。在国家层面,为全体公民提供享受休闲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城邦(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判断一个城邦政治是否修明的重要指标。在个人层面上,对休闲生活的选择是公民个人的自由,享受休闲生活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张玉芝《中西方古代社会休闲观念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工厂中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使工人定时休闲的时间有所增加。在1850年以前很多产业工人就开始享受星期六半日假。1859年据工厂视察员报道,工厂法的实行,更加明确清晰地划分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与此同时,工业化生产使日常消费品的数量增加、价格下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日常休闲的方式和内容。是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人的收入更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正是由于收入的增加,才使商业化休闲活动和新式休闲消费品得以稳步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这一时期的铁路不仅能够通往工厂或办公室,还能通往海滨和乡村,这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摘编自马婕好《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休闲生活》

材料三   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不仅给人们观念带来根本的转变,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它使个体的自由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不断强化,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自主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在日益发展的横向文化交流、融合中,将越来越形成高度文明、进步、新颖、科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生活品味、生活质量必将不断提高。

——摘编自刘海春《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本质、样态及未来走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对休闲生活的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休闲生活转型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现代休闲生活的影响并概括推动民众休闲生活发展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