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其三》

材料二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府。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秦王”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三公”分别指哪些大臣?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央政治制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大规模推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2024-06-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新中国刚成立时,在我国约有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但是,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80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反映的相关事件。与材料二相比,其有何“变”与“不变”?
2024-06-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九大
2024-06-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B.苏德战争爆发C.德国突袭波兰D.太平洋战争爆发
2024-06-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1782年,徒工出身的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A.改进蒸汽机B.开办水力纺纱厂C.试用电话D.创制内燃机
2024-06-0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4-06-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这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2024-06-0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2024-06-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的制度是(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
2024-06-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3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发展为对手关系,逐渐形成了(     
A.两极格局B.经济全球化C.一超多强D.多极化趋势
2024-06-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3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