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日益形成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受到新的全球经济的影响,他们开辟了新的外洋航线,提供了必需的资本、船舶和专门技术。18世纪末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从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的日渐增长的需要。因此,在这一时期中,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马克思指出:“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迟缓的发展进程转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狂飙时期。”蒸汽船的发明证明了人类更加有效地征服了海洋,使欧洲人的活动从江河、内海迈向了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各国国民经济主体在相对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则下进行竞争,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出现,对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为世界市场健康运行提供了保证。

——摘编自赵宗博《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市场整合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1)据材料一,概括“新的全球经济”对欧洲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蒸汽和新的工具机”对工业生产领域带来的变化,并指出工业革命为开辟“真正的全球时代”提供的技术支持。
(3)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4-01-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的主张。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
(3)请你谈一谈,如何借鉴西方的思想文化?
2024-01-22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文化课考试历史试题
4 . 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十”概括东欧六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十年,匈牙利用了十个月,民主德国用了十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十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十个小时”。由此可知(     
A.两大阵营对峙完全形成B.东欧国家实现独立
C.美苏两极格局走向崩溃D.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2024-01-09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满足新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清朝农业开发的范围和幅度大大超越以往任何朝代,山林湖泊悉数被垦辟为农地。多熟制也成为农业生产的首选,南方的双季稻及北方的两年三熟制逐渐成为常态,番薯和玉米等高产耐旱作物的引入也进一步提升了“地”的供应能力,晚清时期粮食总产量增加至3 386亿斤。

——摘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材料二 明朝中叶以后,在中国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工场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一些商业化市镇开始兴起。这些市镇与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从客观上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商人群体结成了地区性的商业联盟,称之为“商帮”。

——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提升粮食产量的举措。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出现的新经济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世界文明古国的神话中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的洪水传说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自陈淳《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

材料二   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现在,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了世界的中心。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及撰写的史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的特点。
(2)据材料二,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指出1763年至1914年人类文明所处的阶段并概括这一阶段国际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十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2024-01-1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7%;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1倍。部分石油生产国的经济发展变化较为显著,尼日利亚政府用石油收入兴建了炼油、钢铁等工业以及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国家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科特迪瓦没有有利的资源条件,只能生产传统的经济作物如咖啡、油棕等,但由于政策正确,措施得当,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科特迪瓦也因此一度被誉为“西非经济的橱窗”。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发展的10年”,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下降到1.4%。20世纪80年代,非洲饥饿人口达1.5亿,每年约有500万儿童饿死。据世界银行统计,1970年非洲外债总额为132亿美元,1980年增至1269亿美元,1990年又增至2720亿美元,相当于非洲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90%。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拉美大多数国家开始出现生产停滞、通货膨胀等现象,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种矛盾的激化下,军人政府相继上台,但是工业化、现代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例如,长期忽略农村中的土地改革,造成农业生产严重滞后于工业发展;分配不均导致贫富分化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发育畸形。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又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拉美各国债务严重失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价格却不断攀升,国际贸易的“剪刀差”给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非洲经济困难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当今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因素。
2023-07-24更新 | 12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预演练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教育是民族的教育,是全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教育。这一教育过程,也是塑造民族灵魂的过程。所有的学校都是抗日基地,都是抗日的种子,都是民族觉醒的发动机。学校的这种功能发挥得益于教育者的自觉。梅贻琦劝勉西南联大师生:“一个民族,他生存的最根本价值是什么?我们都是教书的,我们的责任,是要去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基础教育增加了抗战内容,在小学国语课中增加抗战故事、战争消息,音乐课教学生唱爱国歌曲。

——摘编自《梅贻琦教育思想研究》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强调“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倡导全党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路,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定下了重要基调。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启动实施。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整体阐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把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带入21世纪。

——摘编自教育部《新中国70年教育事业的辉煌历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大航海时代以前,欧洲白银的年产量约为3万千克,但是到16世纪下半叶,从美洲大陆流入西班牙的白银实际上每年超过20万千克。在从16世纪到17世纪的100年间,欧洲的银价下跌了三分之二、物价反而上涨了3倍。但是,依靠基本固定的地租生活的领主阶层的资产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出现持续缩水状况,工商业者不断发展壮大。商人用美洲大陆的白银购买的印度、东南亚、中国的物产,并不是运到意大利各都市,而是运到经济快速增长的低海拔区域——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与英格兰和尼德兰的毛织品、波罗的海的粮食作物、法国的红酒等展开交易。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商业与文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00—1800年世界贸易的特点。
(2)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世界白银的流动走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流动带来的影响。
2024-01-04更新 | 26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玛雅人分布较广,他们培植了玉米、蕃茄、辣椒等重要农作物。14世纪初兴起的阿兹特克人不断向外扩张,征服周围许多部落,形成一大帝国。阿兹特克人的农业、狩猎、捕鱼比较发达。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住在安第斯山中部。印加社会等级森严,农业、手工业发达。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内,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点火带到更远的地区。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的部分主要活动

时间主要活动
1519西班牙人科尔斯特率军向墨西哥中部高原进军。阿兹特克国王被迫准许其进入特诺奇蒂特兰城,自己也受到科尔斯特的扶持与控制。
15214科尔斯特以大屠杀的方式彻底摧毁特诺奇蒂特兰城。
16世纪70年代起阿卡普尔科(墨西哥港口城市)的大帆船不仅驶往墨西哥各地,还进一步向南到达利马,运送大量中国商品。
1593西班牙国王颁布敕令,规定从马尼拉进口的商品只能在墨西哥销售或转运至宗主国;墨西哥每年从菲律宾进口的商品价值不得超过25万比索,每年只允许两艘商船前往马尼拉,每艘载重不得超过300吨。

——据李兴华等《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整理

材料三   1810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爆发了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到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彻底摆脱殖民统治。不过,这次牺牲了一百多万人生命的战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独立后,各国频频更改宪法,政府的兴起和倒台更是屡屡发生。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人的活动对阿兹特克文明的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有利条件。指出20世纪初墨西哥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史实。
2023-09-21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