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步稳定和经济增长,英格兰、法兰西等国的王权得到强化。这一时期王权的强化(     
A.使国王摆脱了教会控制B.适应了庄园经济发展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D.提升了资产阶级地位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预测卷(四)历史试题
2 . 2024年是中国和突尼斯建交60周年。中突都是发展中国家,秉持相近的价值理念,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在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框架内不断深化合作,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保持良好沟通,在重大全球性议题上加强对话,共同反对阵营对抗、“脱钩断链”、霸权霸凌等。由此可知,中突交往(       
A.有效维护了欧亚地区的安全B.体现了金砖国家的合作共赢
C.标志着全方位的对外关系格局建立D.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正能量
7日内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6月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某学者绘制的示意图,它以不断缩小的地球为构图主体,辅以时间轴与必要的文字说明。该图最适合用来说明(     

A.科技革命的意义B.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C.殖民主义的罪恶D.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纺织品、冰箱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毛织品、亚麻织品、靴鞋、动物油、奶制品、食糖、鱼制品的产量已经超过美国。这表明,当时苏联(       
A.轻工业主导了经济增长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逐渐转向市场经济体制D.企业经济效益改善明显
7日内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临安中学、严州中学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1956年,美国政府的科研拨款为48.6亿,1957年以后每年以14%的速度递增,至1965年为130多亿,占全国公私科研经费的65%。同时,国家又对私人企业实行研究和发展支出的纳税优惠以及新投资的纳税优惠,并由国家直接出面主持庞大的科研项目。1955-1980年间,美国科研机构中的科技人员由24.83万人增加到65.9万人,工程师和工人的比例,1930年为1比230,1970年为1比50,在新型工业部门,科技人员的比重更大。这些现象表明(       
A.科研投入因其回报周期长,私人企业基本拒绝科研投入
B.庞大的科研经费支出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加剧财政赤字
C.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根本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干预与调节
7日内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6月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写到,西欧城市“市民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不像领地上的农奴受种种限制,无需服劳役,无需缴纳货币地租或实物地租,可以自由迁徙,自己择偶”。由此可知,市民阶层的兴起(     
A.打击了国王势力B.巩固了庄园制度
C.维护了基督教会D.促进了城市发展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7 . 唐时,大量外国商人居住在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殖赀产,开第舍,市肆美利皆归之。”在各种外商开设的店肆中,酒肆众多,具有独特的异国情调,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这反映了当时(     
A.开放包容的时代风貌B.自然经济的解体
C.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D.商品经济的繁荣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8 . 中华民国农商部曾颁布《外国博览会中国出品简章》,鼓励和组织国内企业、商人参加国际博览会。在1915年美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中国有18省参展,大奖及优奖数量在所有参展国中位居首位。这反映当时(     
A.欧美列强放弃对中国的商品倾销B.民族工业取得较快的发展
C.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扩展迅猛D.政府实行鼓励工商业政策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9 . 清康熙时期,政府颁布政令:本国商船照旧开展东洋贸易,不得前往南洋吕宋等地;外国船只则照旧准来贸易。这反映清政府(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实行有限对外开放
C.全面禁止对外贸易D.着力防范倭寇入侵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10 . 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教育改革,主观目的是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之人,但大量新式学生的出现,“牵动了整个社会”。这可以用于说明(     
A.戊戌变法的意义B.三民主义理论的形成
C.辛亥革命的局限D.清末“新政”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