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秦代在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军功入仕,郡县长官主要由中央任免。汉承秦制,建立起了一套符合儒学规范的完整系统的选官制度,主要包括了察举、征辟、考试等选举形式。这反映出秦汉之际(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C.选官标准更加公平D.治国思想发生变化
2024-03-17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4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首相巴麦尊表示,要使“中国内部全局得入正轨”,法国公使葛罗表示,要在“海口助中国破贼,所有该国停泊各口之船只兵丁,悉听调遣”。清政府则提出“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更次之”。这反映了(     
A.中外反动势力进行勾结B.中国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C.清政府成为英法代理人D.英法继续奉行中立政策
2024-03-17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5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后,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指出变法的迫切性。1898年,梁启超呼吁民众“咸知吾国处必亡之势,而必欲厝之于不亡之域,各尽其聪明才力之所能及者,以行其分内所得行之事”。以上康、梁的行为(     
A.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传播了变法图存思想D.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2024-03-10更新 | 14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5
4 . 1896年,法国某考察团进入四川,留下了记载:“在彭山县进入了令人赞叹的成都平原——它遍地庄稼,人口稠密……繁荣富庶,令人难以置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人充分领悟、广泛使用的灌溉体系。”这一“灌溉体系”得益于(       
A.都江堰的修建B.芍陂的兴建
C.郑国渠的兴修D.灵渠的开凿
2024-01-24更新 | 119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2
5 . 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飨宴群臣,席间与群臣咏歌道:“白日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群臣则回应道:“愿从圣明兮登衡会,万国驰诚混内外”“皇风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合。”这反映出当时(       
A.分裂中孕育着统一思想B.统治者注重构建政权的合法性
C.各民族相互交融的深化D.北魏社会开放包容的时代风貌
2024-01-02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4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苏联失去了不少国土。经过了1942年的冬天后,1943年的苏联军队开始不断收复失地,走向胜利。其转折点是(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太平洋战争
C.波茨坦会议的召开D.斯大林格勒战役
2023-12-05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3
7 . 1961年4月,西藏各地乡-级基层普选开始,百万翻身农奴开始行使从来没有过的民主权利。1965年8月,西藏乡县选举工作完成,大约92%的藏区建立起了以翻身农奴和奴隶为主的基层政权。这体现的原则是(       
A.信仰自由B.依法治国C.改革开放D.人民民主
2023-12-05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2
8 . 鸦片战争使中国出现千年变局,先进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官僚因此逐渐感到,要想继续举办和维持军事工业,实现所谓“自强”,必须同时发展民用工业以“求富”,即李鸿章所归纳的“必先富而后能强”。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

材料二康有为汲取了今文经学“变易”的哲学思想,糅合了“三统”“三世”学说,指出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指出“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强调中国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然性。

——徐绍清《论戊戌思潮的发生与近代思想解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主要企业。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特点的成因。
2023-11-25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4
9 . 明清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新航路开辟对明清中国产生了 重大影响,中国历史在全球化和近代化进程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材料一   及明之季,荷兰入处,布政施教,始以其法颁之台湾,所谓属地之法也……荷人以此法颁之爪哇,且以行之台湾。土番睍睍伈伈,受其约束,莫敢支吾。

泉、漳二郡商民贩东西两洋,以代农贾之利,比比然也。自红夷肆掠,洋船不通,海禁日严,民生憔悴。

——连横《台湾通史》上册

材料二   美国学者弗兰克所著《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在综合各家之说的基础上提出,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全世界白银产量的1/4至1/3流入了中国……大量白银的流入必然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就出口的大宗商品生丝和丝绸而言,其产地主要为太湖周边的江南地区。因海外市场的刺激而迅速崛起的“外向型”经济,促进了这一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西欧耶稣会士东来,与徐光启、李之藻、王徵等中国士人协同译介西方文化成就(《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坤舆万国全图》《远西奇器图说》等),清代顺康两朝,皇室爱好西学。与此同时,数以百计的来华耶稣会士又向西方译介中国经典及社情,此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一种精神借鉴。

——冯天瑜《明清之变何以改变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以后中国的海防危机并结合所学指出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航路开辟以后中国获取的美洲物资及中国的外销商品,指出这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写出明末清初“译介西方文化成就”的西欧耶稣会士(一例)和徐光启的科技著作(一例),概括指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特征。
2023-11-13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1
10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女性填补了男性作参战后遗留下来的劳动力空白,女性服役也是一项大胆的尝试。如图是战场上英国皇家女子空军机械师在维修Avro-504飞机。这反映了(     

A.妇女广泛参战保证了战争的胜利B.工人运动增加女性就业机会
C.军工业发展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D.战争促使社会成员角色转变
2023-08-01更新 | 15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5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