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60 道试题
1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要领域主要成就
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综合国力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里程均居世界第一;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班级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2 . 1960年开始,由于大规模土地开垦引发的中亚黑风暴,导致大量垦荒地得而复失。这表明赫鲁晓夫时期的垦荒运动(     
A.促进了边疆开发B.提高了粮食产量C.破坏了生态环境D.促进了农业发展
3 . 十月革命使占俄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和农民第一次摆脱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位,成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人。这表明十月革命(     
A.改变了世界格局B.实现了理论创新C.解放了劳动人民D.稳定了社会秩序
4 . 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船队在航行中意外绕过非洲西南端的一个尖角,到达非洲东海岸,此尖角后来被葡萄牙国王命名为“好望角”。与这一命名直接相关的是(     
A.殖民体系形成B.新航路的开辟C.世界市场开拓D.全球联系加强
5 . 坐落在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是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呈现出典型的拜占庭风格。这说明拜占庭文明深刻影响了俄罗斯的(     
A.国家形式B.官僚体制C.语言文字D.建筑风格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本主义是超越其国界发展的。19世纪上半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同时也在生产过剩危机的驱策下,英国资产阶级把眼光转向未来的新市场,转向拉丁美洲新独立的国家,转向日趋衰落的土耳其帝国、亚洲殖民地印度、统一封闭的中国,并采取了战争、签订不平等商约、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四种不同的方式。

——摘编自郭曦晓《鸦片战争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使英国的威胁成为历史的陈迹。苏联成为惟一可与美国抗衡的大国,并展开了对美国石油霸权的核心区域中东的渗透。面对苏联社会主义“新的威胁”和中东民族主义的高潮,此前为各自的石油资本在中东频频斗争的美英两国,迅速联合起来。中东石油支配权之争,是赤裸裸的霸权角逐,是美国进行冷战并最终搞垮苏联的战略工具。阿拉伯人民“石油武器”的使用,石油输出国组织1973年提高油价的决定,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石油霸权,冲击了旧国际经济秩序,从而引爆了战后西方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

——摘编自舒先林《冷战时期美苏博弈中东石油及其现实启示》

材料三   中国在外交领域“已经成为多极世界的伟大构建者”,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如是评价。“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认为,“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人类情怀打量这个世界,正是中国的大国外交提供的新‘世界观’。”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人民日报《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共同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资本主义能够“超越国界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以来世界格局发展的基本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构建“多极世界”的理念与实践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保罗·哈姆将1914年形容为“世界终结之年”,以下事件发生在1914年的是(       
A.德法双方以150多万兵力在马恩河激战B.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C.西线战场发生凡尔登战D.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与相关重要成果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阶段:科技立国
“向科学进军”
“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运载火箭、中远程弹道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第二阶段:科技富国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
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等各项计划顺利实施;重大产品、技术装备、科学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国制造”走遍世界。
第三阶段:科技强国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交会;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蛟龙号、海斗号潜水器创造最大深潜纪录;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众多成果走在世界前列。

——摘编自《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科技75年”,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6-1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2000年与2021年的商品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和印度已经开始由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电子产业。这一改变(     
A.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B.标志着人类社会信息化序幕的拉开
C.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D.有利于全球经济和科技格局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新中国成功解决了土地问题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怎么解决呢?毛泽东采用了在马列著作中找不到的方法。这就是(     
A.银元之战B.米棉之战C.和平改造D.八字方针
2024-06-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