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清)《沅州府志》记载“(乾隆二十三年)玉蜀黍,俗名玉米……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方气候差异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殖民活动的推动D.经济结构的变动
2022-03-23更新 | 332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17年11月高三历史周考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后汉书》记载,南阳宛人任延任九真太守,当地传统民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任延令铸作铁制农具,教之垦辟,于是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一时“风雨顺节,谷稼丰衍”。这表明
A.移民实边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B.引进农耕改变了当地生产结构
C.地方官重视农业发展以图升迁
D.精耕细作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植根于小农经济,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2017-10-02更新 | 834次组卷 | 26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跟踪训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据相关材料记载,明朝的宏观经济情况为:农业占明朝GDP比重平均为88%,手工业和商业最高时也没有突破20%;政府税收占GDP比重为3%-9%,平均为5%。根据材料推断当时明朝
A.田赋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大宗B.经济总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
C.推行农工商共同发展的政策D.黄金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6 . 《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徵城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东至山岭十馀里间。”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郑国渠开凿成功
B.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
C.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
D.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礼记·礼运》中记载“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夏商西周时期的“礼”主要指
A.礼仪
B.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
C.风俗
D.贡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