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英国人威廉·卡克斯顿1476年将印刷术传入英格兰,推动了文学、宗教、教育、史地类英语印刷品大量出版,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成为“国王的语言”“国家语言”。据此可知,这些印刷媒介(     
A.动摇教会在英国的统治B.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2 . 《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A.形成完整理论B.取得成就众多
C.注重解决实际问题D.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 . 唐代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有广州、泉州、扬州等,在这些城市中,外商店铺如波斯店、新罗店,林立于市。外国的商品随处可见,琳琅满目,中国的商品则被冠以形形色色的外国名称。这一现象反映出唐代(     
①边疆局势实现稳定                                          ②南方经济优势地位确立
③对外政策开明开放                                          ④海上对外贸易获得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汤普森所述的“古代社会”中,如果向英国人询问时间,得到的答案通常非常模糊。而据抽样调查,到18世纪晚期,英国人报时的准确度在半小时以内的比例已经接近70%,有60%多的人会精确到15分钟,还有1%的人精确到了分钟。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工业化进程的影响B.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
C.钟表制造业的进步D.人文主义观念的传播
5 . 孔子与老子都生活在春秋晚期。《礼记·曾子问》记载,孔子曾四次问礼于老子。“孔子见老子”是汉代画像石中很常见的题材。下图所示为山东博物馆馆藏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据此可推知(     

A.战国及汉代儒、道两家影响力较强B.汉代的画像石大多选择历史题材
C.儒、道两大学派的思想同出而异流D.春秋晚期道家的地位略高于儒家
6 . 日本大化改新推行“班田收授之法”,班田每六年一次。所受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由国家收回。获得口分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庸调并被课以杂徭。其情形有如下表。由此可知,这一改革措施(     
口分田每段纳稻二束二把

正丁(24—60岁男子)次丁(61—65岁男子)少丁(17—20岁男子)
朝廷徭役每年十天,可用布2丈6尺代替。正丁的士
纲8尺5寸、丝8两、绵1厅、布2丈6尺及其他农副产品。正丁的士正丁的
杂徭地方翻投60天30天15天
A.加剧了土地兼并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限制了幕府势力D.模仿宋代的赋税制度
7 . 中古中后期的西欧,各国君主为筹措急需费用,常常向城市富有的工商业者借债,数额动辄数十万、上百万之巨。君主可以藉此建立自己能直接指挥的常备军,而不必从封建领地征召那些桀骜不驯的骑士。这表明当时西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A.为王权加强提供了有利条件B.推动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
C.得益于新兴生产关系的推动D.促进了封建骑士制度的瓦解
8 . 《赫梯法典》规定:“若一位男奴逃到鲁维地区,他的主人将支付给带他回来的人6舍客勒银(大体等同于购买一头耕牛或一名手工艺人的价格)若一位男奴逃到敌国,谁带他回来,谁将拥有该奴隶。”这反映出,当时的赫梯帝国(     
A.法典渗透民主思想B.存在劳动力流失现象
C.农耕经济占据主导D.跨区域贸易基本成型
9 . 下图是1906年《时事画报》登载的题为《何不讲求卫生》的舞狮图,图中按语为:“迎神舞狮之所,祓除不祥,此乡愚为,为有识者所哂。西人谓时疫由于地方不洁、华人不讲究卫生所致,殆近理哉。”该画的创作寓意是(     

   

A.唤醒国人救亡图存意识B.提高群众公共卫生水平
C.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D.破除迷信提倡文明新风
2023-11-10更新 | 569次组卷 | 7卷引用:选必2 第六单元测试卷 B卷
10 . 扬州城内出土有宜兴窑、越窑、定窑、巩县窑、寿州窑、景德镇窑等全国各地名窑烧造的瓷器,同时扬州城还有诸多波斯釉陶、胡人俑等外来器物及外国人的墓葬。这主要得益于(     
A.扬州是重要的制瓷中心B.海上丝绸之路延伸
C.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南迁D.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