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7 道试题
1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和政府采用大会战模式推进铁路工程,设立以成昆线为中心的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组建总数达30余万人的联合筑路大军,组织沿线地方政府开展支援铁路建设工作,成功修建了成昆、襄渝等一批铁路。这一模式(     
A.使得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B.折射出特定历史环境下国家政策选择
C.促使西南地区整体性贫困得到了解决D.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都城东京位于豫东平原,大内、内城、外城依次嵌套,基本呈正方形。南宋都城临安城的宫城位于城市的一隅,经济中心区位于城市中央,内城依随山势水体呈不等边六边形。这说明,两宋的都城都(       
A.遵循了传统的礼制文化B.体现因地制宜的现实主义风格
C.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D.表明坊市分区制度的逐渐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成员身份由氏族(宗族)之人变成了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战国时期,将所有民众置于国家名籍之上成为各国变革的主旋律。上述变化(     
A.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B.促使宗法观念瓦解
C.宣告了氏族社会的崩溃D.推动小农经济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距今7000年—4000年前,主要文明古国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他们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传说,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他们都创造了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这反映了(     
A.自然环境相似造成文明的趋同B.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相似性
C.经济发展推动阶级社会的出现D.古代各个文明间的交流频繁
5 . 主营百货及皮毛生意的某山西商号,从天津等地采购货物,用驼队运往酒泉、敦煌(分号)后批发给当地商贩,再将分号收购的山货、皮毛运回包头(总号),继而转运天津。该商号不仅运送本家商号货物,还承办别家商号的代运业务。这类山西商号的活动(     
A.促进了西北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凸显晋商在经济领域的引领作用
C.推动了西北与国内外和平友好往来D.构建内地之间物质技术交流平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战国时期的部分秦简中,户主名前均冠以“荆”,表明其为荆地遗民;秦统一后,六国遗民通过重新登记户籍,成为“新黔首户”,已然不见“故六国”的标记。这是因为秦朝(       
A.推行严刑峻法B.移民地位低下
C.强化国家认同D.户籍体系成熟
2024-05-09更新 | 287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提出,黄河流域文明发展中存在“三条线”,以及原始社会末期夏商周三部族集中分布的“三大块”(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夏商周三代政治势力未超出部族板块B.先秦时期中原华夏势力向北进抵甲线
C.古代少数民族南下均定都甲乙线之间D.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建都于丙线的附近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探索文明兴衰的一个关键点,在于理解作为文明之灵魂的文明本体精神,即任何文明都具有的精神文化观念体系和行为体系。文明本体精神是在文明生长和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任何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见表)。

挑战一:如何面对自身沉淀下来的观念和风习(1)必须承传的精华部分;
(2)必须改造才可继续发挥作用的部分;
(3)必须抛弃的有害的糟粕
挑战二:如何对待他者文明(1)吸纳和引进有益的积极性成果:
(2)拒斥有害的观念;
(3)不学习但尊重只适应他者文明自身的特殊产物
挑战三:如何面向新的时代要求(1)能适应性调整和更新;
(2)进行新的创造

——摘编自刘景华《世界历史上文明兴衰之思考》

根据材料,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进行阐释。(要求:以某一文明本体为例,主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动力学理论认为,社会通常是在时间递进型与空间传动型动力作用下向前发展的。时间递进常指一个社会靠自身的动力机制向前发展,而空间传动则指社会的发展是在外力的冲击和压迫下实现嬗变。在时间递进型动力作用下所实现的社会转型是其内在矛盾展开、激化、质变的结果,它给价值系统带来的往往是传统与现实、新与旧的纷争;在空间传动型动力作用下,社会的转型是在外力刺激下发生的,价值系统内部呈现的通常是内与外、中与西、自生的与舶来的冲撞与涤荡。

——摘编自李培超《社会转型与道德冲突》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关于铁路兴修的两则言论,两者都(     

直隶提督

刘铭传

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 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

户科给事中洪良品等

今修铁路,必先平治道涂,铲尽险阻,一旦海口有变,侥幸登陆,炮车所指,略无阻碍……虽有百利不能偿此一害。

A.主张自建铁路B.提倡学习西方
C.呼吁挽回利权D.关注国家安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