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初,我国兴起国民教育风潮,一批国人编著的地理学教科书纷纷问世,其中叙述,不乏时代的印记。

●中国之西界,踞亚洲之中枢,与英、俄两国属地相接。……东隔东海,与日本国相望。南临南海,接法属之安南,及英属之缅甸。西南隔大山,与英属之印度分界。自西而北而东北,包中国之三面者,皆俄国之属地也。唯东北部之南境,隔鸭绿江,与朝鲜国相连。

——张相文《蒙学中国地理教科书》,文明书局1903年版

●亚细亚洲……凡十数国,惟中国版图最广,气候适宜,民庶尤众,为四千年来文化发达、世界著名之大国。余国或为藩属,或与互市,皆环处东北西三部而分治焉。

——曾世礼《初等小学中国地理教科书》,涪州小学堂1905年版

●外国与我有约者,凡十七国。又择通商要埠,分驻领事,约束己民,觇察利害。然外国人民之居我国者,不为我国法律所辖,由其国领事自治。……国之耻欤,吾民之羞也。

——谢洪赉编辑《最新高等小学地理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06年版

●人种高下,分为三等。第一曰文明,德慧术智,曰发达而有进步者。第二曰半文明,文字义理,稍别于野人,然物理不明,惑于鬼神,笃于守旧,不知变法求新焉。第三曰野蛮,人各一心,不公不群,渔猎为生,罔知耕种,文字义理无闻焉。

——陈独秀《小学万国地理新编》卷上,商务印书馆1902年版


试对20世纪初地理教材的编写意图做出解释。
2022-11-21更新 | 32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新小说杂志

1902年梁启超创刊《新小说》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绣像小说》《新新小说》《月月小说》等小说专刊纷纷出世,目前所知的即有20多种,这是近代小说杂志最为兴盛、成就也最为辉煌的时期。表2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小说杂志的办刊宗旨。

杂志名称办刊宗旨
《新小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新新小说》小说有支配社会之能力,近世学者论文甚详,比年以来﹐亦稍知所趋重矣。故欲新社会,必先新小说;欲社会之日新,必小说之日新。小说新新无已,社会之革变无已,事物进化之公例,不其然欤
《绣像小说》欧美化民,多由小说;搏桑崛起﹐推波助澜。其从事于此者﹐率皆名公巨卿,魁儒硕彦﹐察天下之大势,洞人类之颐理,潜推万古﹐豫揣将来﹐然后抒一己之见,著而为书﹐以醒齐民之耳目,或对人群之积弊而下砭,或为国家之危险而立鉴,揆其立意,无一非裨国利民
《月月小说》今也说部车载斗量,汗牛充栋,似于博价沽誉时代,实为小说改良社会、开通民智之时代也。本社集语怪之家,文写花管﹐怀奇之客,语穿明珠,亦注意于改良社会、开通民智而已矣。此则本志发刊之旨也

——摘编自陈平原、夏晓红《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18971916)》第一卷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提取说明晚清小说杂志办刊宗旨的共同关键词,并谈谈这一时期小说杂志繁荣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2-09-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齐鲁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3 . 宋人云:“自唐以来,进士皆为知举门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宋太祖)开宝六年,下第人徐士廉挝登闻鼓,言久困场屋。乃诏入策进士,终场经学,并试殿庭······御试进士不许称门生于私门,一洗故习,大哉宏模,可谓知所先务矣。”这说明宋代科举(     
A.应考资格较宽松B.录取率明显上升C.公正性有所提高D.考试科目多元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至于垂世立教之美,典谟谏奏之词……自旷古而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庶乎有国有家者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彰益矣,可大之功尤著矣,岂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已哉。

——[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贞观政要》是唐代开元年间大臣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

材料二       故治天下在顺之而已,咈之而能治者,未之闻也。太宗从魏征而不从(宰相)德彝,行之四年,遂致太平,仁义之效,如此其速也,故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美于下,此近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北宋]范祖禹《唐鉴》

注:《唐鉴》成书于宋神宗、哲宗时期,适王安石变法之际,范祖禹反对变法。

材料三     这23年的时间,由于农民大起义以后,阶级力量的对比有所变化,生产关系有所调整,生产力发展较快,社会经济恢复较快,人口增长迅速,这就是被封建历史学者艳称为“贞观之治”的时代。唐太宗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初步注意到了人民的利益;同时,也促使人民能够发挥他们蕴含着的巨大潜在力量,从而创建了一个在中世纪史上少见的文化灿烂、国力鼎盛富强的封建国家。因此,唐太宗的业绩是大的。肯定他的历史业绩,揭露他的剥削阶级本质,都是需要的。

——摘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赞扬“贞观之治”的不同原因。
(2)结合材料,谈谈评价“贞观之治”时应坚持什么原则?
2024-06-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书籍中的教化思想

《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 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孟子滕文公上》“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着信”
《汉书》十二年三月诏,“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
《后汉书》在乡以下,又五里正、伍长、父老等,其职能也主要是"劝导乡里,助成风化"
《吕氏乡约》
(北宋)
“谓居家则争父兄,教子弟,待鎏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朋友'教后生'御使仆0至 于读书治田,营家济物,畏法令,谨租赋,如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皆可为之。非此 之类,皆为无益”

——摘编自韩星《中国古代我化传统与乡村文明重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新唐书》写道:“自天宝以来,大盗屡起,方镇数叛,兵革之兴,累世不息,而用度之数,不能节矣。加以骄君昏主,奸吏邪臣,取济一时,屡更其制,而经常之法,荡然尽矣……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至于盐铁、转运、屯田……无所不为矣。盖愈烦而愈弊,以至于亡焉。”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藩镇割据的现象B.两税法实施的结果C.唐朝灭亡的原因D.宦官专权的危害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摘选自史书所载汉武帝时期的若干史事。   

相关人物史事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六月罢
董仲舒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日磾)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邻人也,后徙金城邻居。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陈,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身被二十余创,贰师奏状,诏征充国诣行在所。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郎,迁连骑将军长史

——据《汉书》等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就汉武帝统治的某一典型特征进行概述,并根据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特征概况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不得照抄材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严复认为:“有一道于此。是以愈愚矣,且由是而疗贫起弱焉,虽出于夷狄禽兽,犹将师之,等而上焉者无论已。何则?神州之陆沉诚可哀,而四万万之沦胥甚可痛也。”这一思想观念(     
A.冲破了华夷观念的藩篱B.洞察中国落后的历史根源
C.表达了改良政体的诉求D.饱含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梁启超认为:“国”字,从口,所以表国民也:从一,所以表领土也:从戈,所以表统治权也。惟武然后有权力,故以戈表焉。人在地上,戈以守之,国家三要素具矣。据此可知,梁启超意在强调(     
A.开启民智才能救亡图存B.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C.变革社会制度才有出路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日:“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2021-07-08更新 | 5965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临朐县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