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政治制度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代东、西方世界都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建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史记·周本记》载:“(周武王)勿忘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为蔡……”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比,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政治则被称为民主政治,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能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但也不能夸大这种民主,因为对广大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根本遥不可及。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特点?
(2)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结合材料及所学,简要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2021-09-2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孔子认为:“行己有耻,始于国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苏格拉底曾说:“真正为正义而困斗的人,要想苟全性命于须臾,除非在野不可。”由此可见,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教育目的上都
A.主张培养治国人才B.主张以道德挽救城邦
C.坚持有教无类思想D.坚持启发诱导的方式
3 . 1919年5月9日《申报》头版刊发消息:“商务印书馆印刷所、发行所、编译所于5月9日停业一日”“上海股票商业公会5月9日停止交易一天”“5月9日宁波旅沪同乡会小学校停课一天”……条条休业或停课启事连篇累牍,扑面而来。这表明
A.上海工人广泛声援学生罢课B.社会各界支持五四运动
C.媒体大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D.爱国救亡成为时代呼声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材料三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农业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明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建国初,毛泽东在谈及外交某重大成就时说:“我们打胜了国内的反动派。但是世界上还有反动派,就是我们国外的帝国主义。……我们需要有朋友……帝国主义者如果准备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请好了一个帮手。”这一外交成就应是
A.确定“一边倒”外交战略B.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2021-09-05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北宋有一理学家,在反思唐末政治时,认为“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并在为同为理学家的兄长所写墓表中,高度评价其兄“先生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斯道觉斯民”。这位理学家意在强调
A.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D.佛道兴盛冲击儒家伦理道德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中央宣传部张部长钧鉴:
查本月二十八日《新华日报》第三版……左下角有《陕甘宁边区学生电英学生联合会》之大宇标题新闻,亦属不合。以后不许有陕甘宁边区宇样登载,希即切实注意为要。
中正手启。卯绝。侍秘。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D.国共两党在相持阶段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是中国1915—1922年间民族工业发展基本状况,结合所学判断,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年代布机(台)煤炭(吨)生铁(吨)纱锭(枚)
1915年225412879770267513700014
1922年12456213188254295482221000
A.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广泛开展
2021-09-03更新 | 180次组卷 | 6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英宗正统前期,内阁的主要工作,从过去比较空泛的“参预机务”转变为固定的“票拟”。自此票拟逐渐成为内阁最重要和制度化的职掌。在皇帝对阁臣倚赖甚殷的背景下,“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内阁已开始给人以“偃然汉、唐宰辅”的印象。由此可见内阁
A.成为事实上行政中枢B.逐渐掌握行政决策权
C.自此取得法定地位D.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10 . 隋唐时期,中国社会的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归国后,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发现了日本与中国的差距,而后他们要求仿效中国,开始了
A.大化改新B.幕府政治C.明治维新D.对外扩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