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资产阶级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请回答:
(1)上述两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哪两种基本类型?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特征?
2019-02-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建立了哪些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废丞相以后,明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从根本上看,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材料二   “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李约瑟(英)《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德)《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世纪末中国遭遇西方列强豆剖瓜分的关键时刻,冯子材无疑是一位不辱使命战功卓著的军事家、目光远大富有建树的政治家。作为军事家,他凭借其独步于时代的战略战术,指挥取得大败法军的镇南关大捷,一改近代以来对外战争失败后赔款割地的屈辱历史;他以出生入死的牺牲精神,将粤、桂、滇三省内外匪患悉数清剿,不仅挫败了英法列强乱中取利、浑水摸鱼的险恶图谋,而且实现了上述地区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稳定。作为政治家,他关注中越勘界谈判,他以强烈的海权意识,超前的战略眼光,为维护祖国权益进行针锋相对的抗争;他以知微见著的政治敏感,深谋远虑的军政举措与正本清源的综合治理,不仅粉碎了法国侵略者企图从海路入侵中国的阴谋,“使数千年来衣冠不到之地”的海南岛,“一旦可隶版图”。他身为武官锲而不舍不计利害地与破坏边疆安定的贪官污吏作坚决的斗争。其刚直不阿的人品,公忠体国的情怀和宁折不弯的勇气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蒋金晖《近代边疆危机视域下冯子材的历史地位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冯子材的主要历史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子材所体现的优秀品质。
5 . 历代王朝大都致力于我国疆域的开拓与维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由东北至西南沿海疆设置了十六个郡。

为了防止关东六国的复燃,秦始皇剪灭六国之后,数次东巡海疆,公元前212年,立石于朐界(今江苏连云港市),把这里看作秦的东大门。

西汉时,临海的刺史部有5个,临海的郡多达21个。包括番禺(今广州),东冶(今福州),钱塘(今杭州)、临淄等。汉武帝也多次巡狩海疆。

——摘自安京《秦汉时期海疆的经略》

材料二   明建国后,封锁海疆,“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朝贡贸易是朝贡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与明朝廷有朝贡关系的国家,允许前来通海互市,双方以“贡”与“赐”的关系交换物品,明政府特设市舶提举司负责接待和处理具体的贡市事务。从1368年开始,明朝在广东、福建、浙江、南直隶、山东、辽东建立军事防御机构——卫所……1553年开始,戚继光等名将在山东、浙江和福建沿海展开了长期的抗倭斗争。

——摘自李国强、刘俊珂《挑战与变调——明代海疆政策探论》


(1)指出材料一中秦汉时期维护海疆的举措,并概括其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以来海疆形势的新变化,并简要评价明朝的海疆政策。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管子说:“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也说“富国以农”“事本而禁末”。

材料二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尽管在中国古代,农民“春耕夏耘”,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彼所需于中国者,向只丝茶两种;近年外洋皆讲求种茶、养蚕之法,出洋丝茶渐减,愈不足以相敌。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则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是以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的原因。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理解。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后中国经济“渐趋衰退”的内外因。
(4)综上,你认为影响近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