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1 . [近代西方的能源与政治]

材料一   长时间段英荷美德四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趋势图

   

注:(1)各图案代表的能源种类以美国为准,即1为柴薪和木炭,2为水力和风力,3为煤炭,4为石油,5为天然气;(2)为便于统计,美国的风力和水力一类只包括水电部分;(3)相关数据按照1QuadrillionBTU=1055PJ的标准折算。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以英荷美德四国为中心》

材料二   一战前,石油主要是用来提炼煤油,其战略价值还未彻底开发出来。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还未形成正式的、规范的石油外交政策,其海外石油扩张的主体是标准石油公司,主要目标是争夺海外的石油市场。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盟友提供了80%的石油,并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石油政策。一战后,出于对石油资源枯竭的担心,美国石油公司积极寻找并控制海外石油生产地,并寻求美国政府的帮助。1917年,威尔逊政府成立了一个由各大石油公司组成的石油战争服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国内石油生产,确保石油供应,满足盟国的石油需求。这是石油公司们第一次明确地与美国政府合作。从此美国政府石油政策的重点由反垄断转变为相互合作,石油公司成为了美国政府进行石油外交的代表和助手。美国政府高举“门户开放”政策,积极引导、鼓励石油公司向海外进军,并为其提供外交支持。此后,控制石油、确保石油供应成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

——摘编自贾少林《二战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的石油外交政策》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以来英、荷、美、德四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20世纪上半叶美国政府石油政策的转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甘蔗被带到了新世界。17世纪40年代以后,英国殖民者在蔗糖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开始发展大型蔗糖种植园,这种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导致巴巴多斯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种植园主为获得稳定的劳动力供应,开始大批进口黑人奴隶,为更好地管理黑奴,巴巴多斯议会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案,通过限制逃亡、暴力合法和确定黑奴不动产的方法,从而建立了黑人奴隶制。

随着甘蔗种植获得的高额利润的诱惑,所有英属、法属岛屿都不可避免地遵循巴巴多斯的模式,逐步从欧洲的白人农民社会转向以黑奴为基础的种植园社会。欧洲人在美洲建立起近代黑人奴隶制,而其源头便在巴巴多斯。蔗糖不仅对欧洲人在西印度的殖民模式有革命性的影响,而且对非洲黑人造成了严重的苦难,也成为日后白人种族主义的起源。

材料二   巴巴多斯共和国,简称巴巴多斯(Barbados),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东端。面积大约431平方公里,人口28.8万(2021年),其中90%以上为黑人后裔,2%为欧洲移民后裔。

16世纪前为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和加勒比族居住地。

1518年,西班牙人登岛,10余年后葡萄牙帝国入侵。

1624年,英国将巴巴多斯岛划为殖民地。

1627年,英国设总督管辖,并从西非贩来大批黑奴开辟种植园。

1834年,英国被迫宣布废除奴隶制。

1958年,加入西印度联邦(西印度联邦于1962年5月解散)。

1961年10月,实现内部自治。

1966年11月30日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2021年11月30日,巴巴多斯取消英国女王的国家元首地位,宣布改制为共和国,迎来有史以来第一位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巴巴多斯为代表的殖民地在17世纪以后蔗糖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巴多斯人口构成结构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3-06-02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西汉初年,刘邦废秦苛法,法律呈现由繁如入简、由苛转轻的趋势。汉武帝时改变了这种发展趋势,后来虽有要求约简法律的呼声,但基本没有实现。汉武帝时期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道家学说被彻底摒弃B.国力强盛和经济文化繁荣
C.诸侯王公然对抗中央D.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
2022-09-03更新 | 2505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为1977一1991年中国(年)外汇储备变化趋势。这表明当时中国(     
A.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为加入世贸组织做准备D.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止。而到了唐代,士庶不婚现象被打破,婚姻中重财的风气逐渐加重,并蔓延到社会下层,“聘财”与“嫁妆”在婚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社会上才子佳人的观念兴起,文人才子成为理想的择偶对象。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的平民化趋势
C.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D.等级制度被打破
7 . 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收安置了来自中东地区国家的数十万难民;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难民署活动,并于2016年正式加入国际移民组织。这些举措(     
A.解决了亚洲的难民问题B.顺应了劳动力全球流动的趋势
C.拓展了多边外交的空间D.彰显了中国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全新世(1万年前)的初期,村落生活逐步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这种趋势在欧亚大陆出现于公元前8000年以后,在美洲大陆则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以后。村落生活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房屋建筑技术的提高B.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形成
C.原始农耕经济的确立D.土地私有制的初步发展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一带兴起,16世纪左右扩展到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大西洋沿岸国家,内容也延伸到机械、数学等文艺之外的领域,还与宗教改革运动相互影响。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之间文化联系加强
B.新型经济成分不断发展
C.政治变革成为主流思潮
D.文化繁荣促进思想解放
2024-03-24更新 | 173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粮食贸易快速增长,至1981年已增长25.9亿吨,年均增长率超过10%。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进行,逐步形成了涵盖削减和取消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和贸易扭曲的农业支持政策等内容的《农业协定》,如配额、出口补贴等措施。

——摘编自王溶花、曾福生《世界粮食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二   2006年以来,粮价飞涨使广大居民生活水平锐降,贫困阶层更要遭受饥饿之苦。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每天忍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10.2亿人,而且这一数字在不断增加。目前,粮食危机已使几十个国家出现动荡,加勒比、非洲和亚洲地区不少国家发生骚乱和流血冲突。2011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甚至在俄罗斯、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都有所显现。

——摘编自杜志雄等《世界农业:格局与趋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粮食贸易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导致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对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