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某国家国名意为“石头造的房子”,其统治范围一直延伸到赞比西河和现今南非境内。这一国家是(     
A.阿克苏姆B.加纳C.津巴布韦D.阿兹特克
2024-05-16更新 | 76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所示是《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1918年10月15日)的目次。这反映出当时新文化运动(     

A.专注于学问而避谈时事B.倡导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C.猛烈批判封建伦理道德D.思想传播出现了新动向
3 . 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公约“适用于1951年1月1日前欧洲发生的事情”。1966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没有规定时间和地域方面的限制。这一变化(     
A.有助于遏制难民的增加B.保障了难民的生存权
C.源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D.适应了新的世界形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871年4月,美国工人运动的领袖菲利普斯称:巴黎公社是全世界第一国际成员中的先锋队,巴黎公社的领导人是“最进步、最高尚、最崇高的法国爱国主义者”,他们值得尊重。菲利普斯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法国(     
A.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B.力图构建新的政权模式
C.工人秉持革命首创精神D.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5 . 7世纪之后的几百年间,阿拉伯人面对波斯的律令,印度的神学、数学,希腊的逻辑与哲学,有所选择地将异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融会贯通,从而发展了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A.文化重心开始转移到东方B.奠定了人文精神的复苏基础
C.具有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D.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6 . 1503年,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的信中说:“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哥伦布这一观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价格革命的发生B.宗教改革的推进
C.人文主义的萌发D.商品经济的发展
7 . 19世纪的瑞士文化艺术史学家布克哈特说:“即使其他民族——巴比伦人、腓尼基人、亚述人、伊朗人等——在他们文明的每个个别元素上都不同于埃及人,它们仍很有可能承受着一种总体上来自埃及的刺激,没有这种刺激,他们的发展可能会延迟,甚至可能根本不会出现。”该论断意在强调(     
A.人类早期文明的心理认同B.民族交融助推了古埃及文明传播
C.古代埃及文明的深远影响D.大河文明以古埃及文明最具特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欧洲人发现了一条穿越印度洋的通道。同时,横跨大西洋的航线也得到开发,大西洋发展成一个与印度洋相竞争的地区。大西洋上的航海活动使得那个古老的中世纪彼此分裂的世界相互接触与碰撞,从而彻底改变了世界。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拓《世界:一部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9 . 中欧班列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如图所示是2013-2021年中欧班列的开行数量情况。由此可知,中欧班列的运行(     

A.改变了世界交通的主要方式B.有利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C.体现了中国高铁技术的发达D.旨在增强中国的经济辐射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并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不仅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还成就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优良作风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胡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思想渊薮》

根据材料,从上述建党精神中提取任意三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以“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