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502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限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述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及成因。

3 . 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

2018-06-10更新 | 3600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提升卷历史试题
4 . 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那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5 . 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消费大众化。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寄托了英国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其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122次组卷 | 24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样卷历史试题
6 .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景德王十五年(756年),“王闻玄宗在蜀,遣使入唐,其中有“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使去传风教,忠信识尊儒。”材料可用以说明(     
①蜀地割据政权的形成   ②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
③实行大化改新的背景   ④古代朝鲜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国王们肩负保护民众安全的责任,并为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和司法制度,以获得对封臣和臣民的有效控制权。11-12世纪,这些制度在西欧逐渐确立起来,它们正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核心。而且,当时商人和市民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民族的行政机构、军队政体、司法和救会不再被一些世袭家族控制着。与此同时,语言的多样性 在欧洲形成并保留下来,而这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罗马法成为中世纪政治理论的基础,而罗马人相信国家是至高无上的。13世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就已经存在。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正是在启蒙思潮与美国革命的冲击下,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法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它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这样的要求注定了法国革命会超出一国的范畴,发展成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因为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其必然会引起整个欧洲的反弹。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材料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洲各国之间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其实质是原有民族国家开始将更多的“政治权力”相互让渡,依旧保留下来的主要是“文化权力”,这显示由欧洲民族国家的功能在逐步弱化,逐渐向一个新共同体中的经济文化单位转化。欧洲各国将维护本区域内独特的生活力式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将防务、安全、社会发展等一般性的国家职能转交给了欧洲的相应机构。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作为“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族国家功能弱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3-09-07更新 | 146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这表明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士族B.考查官员家世背景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整体理解历史。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赛体系下隐藏的矛盾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
2023-01-05更新 | 138次组卷 | 3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董仲舒把“天”作为人间秩序合理性的背景,并对这套解释自然与历史的宇宙法则予以充分的论述,为儒家学说的重建奠定了庞大的理论框架,并使之转化为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董仲舒的思想(     
A.以格物致知为实践路径B.旨在强化社会伦理和道德秩序
C.实现了儒学思想的思辨化D.迎合了大一统时代的政治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