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大学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从建立之初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个欧洲面貌为之改观。这一结论是基于(     
A.大学孕育者思想进步的因素B.欧洲大学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C.欧洲的大学享有独立的地位D.大学促成了欧洲城市的自治
2024-01-30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到2016年底,河南省兰考县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2.3万户、7.7万人减少至1047户、312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4%,115个贫困村有114个实现退出。201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57.6亿元,同比增长9.4%。这些成就(  )
A.说明居民消费结构得以改善B.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C.极大地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D.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柏拉图认为政府的所作所为就必须“避开群众的关注和批评”,正义的政府只能是非公共性的政府,因为公共性只会“众说纷纭什么也决定不了”,只要为了国家利益完全可以向人们说谎。柏拉图的这一观点(     
A.批判了民主范围的狭隘性B.对直接民主的弊端进行一定反思
C.强调公共权力应摆脱制约D.意在协调专制与民主之间的关系
4 . 罗马人热衷于观看粗暴野蛮的斗兽表演,为了能经常参加这种公共演出,他们不断增加公共庆典活动,这给帝国带来了沉重负担。为了摆脱不断增加的赋税,许多罗马市民抛弃家园,流落异乡,或者无所事事游荡于罗马街头,到4世纪时人数已达80万。这表明罗马(     
A.帝国危机潜伏B.民主政治遭到破坏
C.公民意识淡薄D.人口迁徙引发动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明代通俗小说插图数量众多,几乎到了无书不图的地步(如下图所示)。不同书坊都夸耀自家插图精美,质量上乘,或称“精工绘像,灿烂之观”,或谓“回各为图,括画家之妙染”,或曰“传神阿堵,曲尽其妙”。这反映出,当时(     
A.文人绘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B.雕版印刷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C.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变化D.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加深
6 .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这时,不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中的亲英美派也赞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中,绝大部分地主、富农以及绅士,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同为抗战出力。”基于此,中共(     
A.设立军政委员会B.开展大生产运动C.建立苏维埃政权D.提出“三三制”原则
7 . 《史记》中有篇幅专门记叙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的观点,文章中一方面阐明儒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另一方面认为其末流“博物寡要,劳而少功”,以“累世不能同其学”;同时肯定墨家“人给家足”之道和道家的“立俗施事,无所不宜”。这些观点(     
A.意在强调多元化治国思想的重要性B.适应了三教合流的社会潮流
C.促使汉代选才注重公平开放的原则D.批判了儒家伦理政治化倾向
2024-01-1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至二战结束前的法德关系

时间                                                                 
1870~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双方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欧洲他国支持。战争中,南德诸邦和北德诸邦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并肩作战,最终法国战败,法国被迫签订贸易和航运协议,为德国提供最惠国条件,南北德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选择奥、意为盟友,组成三国同盟,将矛头直指法、俄,英、法、俄三国协约成立,双方开展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1914~1918年一战爆发,英法军队在西线联合对德作战,西线成为主战场,德法双方损失惨重
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势力,会议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两国仇恨加深
20世纪30年代法国对德意志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并于1939年签订《慕尼黑协定》
1939年9月法国对德宣战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20世纪50至60年代,戴高乐认为:“第四共和国时形成的欧洲六国共同体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对法德至关重要,两国出口的将近一半集中在共同体,两国经济关系十分密切,互为主要贸易伙伴,私人投资相互渗透;此外联邦德国经济力量迅速壮大,法国可以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再借助联邦德国的经济优势建立一个以法国为首的西欧联合,一方面拴住联邦德国,另一方面又能增加法国对抗美国的筹码。”戴高乐的这一政策转变受到了当时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欢迎,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成了“法德轴心”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从1958年到1963年戴高乐下台,法德两国实现了全面的和解,其标志是双方于1963年1月签订的《法德友好互助条约》。

——摘编自李平《二战后法德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法德关系的走向。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法德关系走向的原因。
2024-01-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傻子”大讨论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量知青返乡给城市就业带来了空前压力,于是中共中央指出必须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大门”开了一条缝,胆子大的人就先干了起来。年广久,安徽省芜湖市人,因炒得一手好瓜子,于是乘着“东风”开办了“傻子瓜子”,凭借着价廉物美和热情大方的售卖方式收获了大批顾客。尝到了甜头的年广久,请了12个雇工从事瓜子炒制和售卖,雇工人数短时间内快速扩大。而这却造成了长这几年的“大讨论”,围绕“个体户到底雇几个人算是剥削”“年广久是不是资本家”等一系列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一次全国工商会议上,有人提出年广久雇工人数超过国家规定,对国营、集体商业形成不利影响,应该限制其发展,应用国营和集体的形式逐步代替个体。1984年,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上明确指出:“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了吗?”邓小平讲话以后,关于雇工问题的讨论渐渐消失无声了,年广久的“傻子瓜子”生意日益红火。

——摘编自孙一枚《1979:“傻子瓜子”引发雇工大讨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改革开放初期“傻子瓜子”问题的讨论进行探讨。
10 . 1944年7月,苏联出于“没有大的风险”而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但是这个体系“与苏联无关”,因为美国难以接受苏联真正融入后因计划经济、国家主导、国家垄断的差异带来的体系内部机制的变化,于是平行市场由此应运而生。材料揭示了(     
A.杜鲁门主义的影响B.计划与市场的矛盾难以协调
C.美苏冷战的经济诱因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源
2024-01-13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