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某个班的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时候出现如下标题,明显与史实不符的是
A.《浅议世界早期纸币——交子产生的原因》B.《趣谈清朝的军机处》
C.《简述宋代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制的强化》D.《论明清内阁制度的沿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西周分封制》
B.《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
C.《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板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情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以及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1952年我国许多重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一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发行纸币。1948年前八月纸币发行量相当于1937年的47万倍。同时,投机商人纷纷抢购物资,囤积居奇,进行黑市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从上海的米价来看,每担大米1月份值法币150万元,5月份值580万元,8月份值6500万元。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二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财政困难,物价飞涨。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物价飞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稳定物价的措施,并简析稳定物价的意义。
2024-01-17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用“十个坚持”高度概括了党百年奋斗历程中“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内在机理。

——摘编自周志文、周志钧《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思考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评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7 . 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找出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庆龄先生: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总期以安全为第一。谨电致意,企盼回音。——毛泽东、周恩来

——《毛泽东、周恩来邀请宋庆龄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1949年1月19日)

材料二   1954年9月,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五四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认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由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根本法的形式得以正式确立,为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奠定了政治基础。此外,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和完善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保障人民民主、依靠“民主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奠定了坚实的民主基石。

——摘编自韩振峰、米亭《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及其内在统一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电邀宋庆龄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开辟“民主新路”的具体表现。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024-01-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事实上,清政府从军工厂调拨给各军营的军火是计价的,计价就是具有商品的性质。从1874年起,天津机器局首先得到出售军火款项收入,1884年后江南制造局因出售军火而所得的财务收入更多。此外,这些近代军火工厂所使用的工人,在一开始多数是雇佣自由劳动力的出卖者。其中有的还是从外国工厂雇佣来的技工。

——摘编自夏东元《略论洋务运动》

材料二   据农商部注册的顺序号码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11月止,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共1627家,平均每年102.8家。从所注册的企业内容来看,纺织、矿业、华工、机械、电业、航运、火柴、医药以及农、林、牧、渔、水利等企业,均得到发展。这一时间,国内掀起了一个棉纺织建厂高潮。据统计,从1890年至1911年国内建厂31家,而1912年至1923年间,新建棉纺织厂达71家之多,建厂速度大大加快。布机数由1912年的2316台,增加到1919年的13796台,1928年的29582台。

——摘编自徐进功《试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所具有的性质并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12年至1928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件并归纳其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自17世纪后期以降,财政长期盈余,即使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仍能保持盈亏的大体均衡。甲午战后,清廷开支急剧上涨,入不敷出状态愈演愈烈。清政府不得不推行改革,力求财政的“近代化”。考察东西洋各国的大臣回国后提出效仿东西各国,设财政部、会计检察院等,慈禧等最终弃“财政部”不用,改户部为自古已有的“度支”,对会计检察院等更是置之不理。1908年,清廷决议“采行新的预决算制度,欲整齐天下之财政”,具体的过程中,各省与度支部的主张并不相同,特别是涉及到各省岁入、岁出的安排,在各省造册上报的省预算中,体现出保护地方利益、推诿抵制的倾向。清政府为推行“新政”、摊派赔款等,默许地方就地筹款,国家传统税收外的各种捐税逐渐取得了合法地位,一时间民心涣散,民变四起。

——摘编自王燕《晚清财政变革与国计民生》

材料二   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62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18.3万亿元,财政支出则从68亿元提高到22.1万亿元。长期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建设型财政之后,逐渐演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共财政,以2018年为例,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等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4.6%、12.3%、10.3%,均超过了10%。财政政策在历经长时期的紧缩被动选项之后,自1998年以来逐渐走向主动积极,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重要工具之一。我国长期实行的高度集权的统收统支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的分税制改革后,明确了地方财政地位、注入了确定性,充分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

——摘编自王振宇《新中国财政70年回眸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财政近代化转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财政治理的变迁并分析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是一场清政府为了拯救其垂危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用工业、民用工业企业,编练建设新式海军海防,并相应培养新型人才为中心,以达到富强目的的活动。

——夏元东著《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难之时,变法维新思潮的灵魂是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维新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祖国的富强.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危机。……维新派积极提倡西学,打开了知识分子的眼界,使他们重新认识世界,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中国清代思想史》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在民族救亡图存的现实压力下展开的。当时所有中国知识精英几乎有一个共识:“救亡的唯一途径就是启蒙,而这个启蒙又是(西方)外来的,不是源自本身,这就导致了没有任何实现可能的极端偏执的“西化论”。……他们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把矛头指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

——李宁宁《启蒙语境中儒学的命运与现代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写出“军用工业”“民用工业”各一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3)写出材料三中“中国的启蒙运动”所指的历史事件及和核心内容。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层面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