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蒙藏委员会作为管理蒙、藏民族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在南京成立,规定蒙古改革各盟公署及土司,制定了兴办教育等政策。1934年,蒙古各地筹设独立司法机关,其管辖范围由当地情形决定,不受旗行政区域的限制,各司法机关参用蒙人任职,但须由国民党中央任命。经济上“厘定征收蒙古土地”,筹设蒙古贸易公司及畜牧产品工厂。此外还撰制各种浅显之宣传品,以阐明“蒙古民族为整个中华民族之一部,三民主义为蒙古民族唯一之救星”。1931年,国民政府为缓解边疆危机,迫于无奈颁布《蒙古盟旗组织法》,“盟”在法律上取得了与“省”平级的地位,自治程度提高,但实际上在管辖对象上采取“属人主义”的“双轨制”,汉人仍归省县管理。

——摘编自朱纲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政策研究—以内蒙古地区为例》

材料二   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1947年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规定自治政府是实行高度自治的区域性民主政府,以内蒙古各盟旗为自治区域,区域内各民族团结一致,推选乌兰布为自治政府主席。次年,内蒙古民主改革运动开展,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不两利”——“不斗、不分、不划阶级”和“牧工牧主两利”的政策,其中由牧主牧民自行议定的“新苏鲁克”制,废除了封建特权,重视人的平等,规定了牧工和牧民的权利义务。1950~1951年,成立包头市回民区、鄂伦春自治旗及重新划定农牧界限,并在蒙汉杂居之地暂时搁置“旗县分立、蒙汉合治”的争端。

——摘编自贾卓娅《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在内蒙古民族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实施的民族政策的进步之处,并简析其意义。
2024-01-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莆田人郑露“卜居南山,与群从、庄淑构书堂于其间”。唐宋以来,官僚和富户重金礼聘名儒而开设的家塾,宗族村社依托“祀田”收入兴办的族学社学,都是福建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常见渠道,而官方建立的举子仓也在保育之外兼施蒙学。朱熹《童蒙须知》、真德秀《家塾常仪》、陈淳《启蒙初诵》等蒙学教材,内容涉猎广泛,语言通俗易懂,注重以儒家伦理规范童蒙的视听言动。这些蒙学教材读物的大量刻印,离不开闽北建阳和闽西四堡这两个享誉全国的出版重镇。除了朱熹等理学大家之外,已有功名的进士举人,以及应试落选的老生寒儒,也构成了福建蒙学教育的师资来源。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教会“注重儿童事业而视为布道之良机”,创建规模不等的幼儿师范养成学校,尝试在厦门、福州等通商口岸创办幼稚园。在陈嘉庚等开明士绅的努力下,近代幼儿园引入蒙特梭利教育思想,户外配备滑梯、翘板、浪船等器具,室内摆放沙盘和积木箱等,强化儿童的感官训练,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福建省教育厅一方面鼓励师范学校、高级中学等增设附设幼稚师范科,实施幼稚园教员的登记及检定办法,另一方面全面取消教会幼稚园的宗教课程,完善了对公立、私立、教会幼稚园的行政管理,并在《福建教育》等期刊设立“幼儿教育”专辑,持续推进幼儿教育的本土探索。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波《福建近代幼儿教育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福建蒙学教育的主要类型,并说明古代福建蒙学教育发展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福建幼儿教育的新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东北远古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东北古族群进入中原,“不同程度地为中国历史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气,为中华民族族体之熔铸注入了新的血液,为缔造祖国的文明谱写了独特的篇章”。近代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东北地区形成的一系列优秀精神以其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使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埋头苦干,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意气风发搞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摘编自范恩实《新时期中国学界东北边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9年,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公房公产统一管理的决定》,该决定赋予了城镇房屋公有的性质,并规定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所以房屋并无进入市场买卖、流通的可能,导致当时在新房屋的开发建设方面,只有国家统一投资这一渠道。……国家对城镇职工收取少量的租金不足以支付房屋的维护和管理费用,……这样的政策使得城镇居民对房屋近似于无偿使用。1979年我国以西安、南宁、柳州和梧州四个城市为试点,国家统一建设房屋,允许出售新建住房。1980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1982年政府为了鼓励公民购买公房,推出了新的措施——国家、单位和职工按“三三制”原则承担购房费用。……政府随即将改革的目标转向了提高住房租金。

——摘编自艾其茂《新中国六十年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住房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改革开放初期住房保障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1-06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34年,英国公然在广州设立了第一个“英国邮局”,开外国侵略者在华开办邮政之先例。这种邮局被软弱的清廷称为“客邮”。据不完全统计,到1918年止,各国在华“客邮”机构已达340余处,其中最多的是日本和俄国。

中法战争前后,中国爱国士绅纷纷呼吁自办邮政抵制“客邮”的侵略。这一主张首先在台湾得到实现。

中法战争后,清廷在台湾设置行省,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刘到台后,鉴于旧式驿站靡费公款,效率不高,遂筹办新式邮政。18883月,台湾邮政总局在台北成立,并公布了台湾邮政章程。它将驿站改造为邮站,以台北为中心,向南到恒春,向北经基隆达宜兰,全长869华里,中间分设正站、腰站、傍站,限程递送,并设有“南通”、“飞捷’两艘邮轮往来上海、福州及台湾各港。18885月,台湾邮政总局发行了专供官府寄递文书贴用的“台湾邮票”和专供商民使用的“邮政商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独立自主兴办邮政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独立自主兴办邮政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端午节的历史

时期地域纪念人物习俗
汉代之前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待考证时间尚未固定,与夏至相结合; 受端午是恶日的观念影响,主要活动有采药、用药、采兰沐浴、櫰除灾害等。
魏晋南北朝吴越地区勾践端午节被视为良节; 南方的尝新、庆丰收等习俗与北方观念融合; 端午与夏至习俗融合; 角黍和竞渡等带有娱乐竞技性的活动出现。
江浙一带伍子胥
三晋故地介子推
南方地区屈原
隋唐宋元全国大部分地区屈原兰汤沐浴蔚然成风,粽子品种花样丰富, 龙舟、竞渡、射柳等活动见于史书记载;宫廷活动规模盛大、热闹。

——摘编自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

材料二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2009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摘编自羊城晚报《端午“申遗”的欢欣与担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端午节历史流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端午节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2024-01-04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天的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定义基本有三种:一是把经济全球化描述成过程,即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以及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和影响不断加深的过程;二是把经济全球化看成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和控制的过程;三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共同遵守的经济规则,最突出的表现为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得到推广。

全球化是一种辨证的过程,因为它不是把一系列变化总括起来按照一个统一的方向来行动,而是由相互对立的趋势构成的。全球化过程中,新制度的形成受到行为体数量权力结构、利益分配、执行效率等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岳长龄《西方全球化理论面面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2-31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说,从古代至近代主要是从人性,神性和社会契约、政治自由的理性规范的角度去探索政治监督理论的,那么,现代政治监督理论更多地从权力的合法性、社会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区分,公平的正义观等角度来寻求权力监督的基础和机制。从而提出了有限政府论、多元民主,公平的正义和新保守主义等政治监督理论。同时实行法治之下的西方国家是有限权力的国家,政府的每个部门都将成为对其他部门行使专断权力的制约。但是,在西方政治文化中,自由主义的政治监督理论仍然是具有主流地位的政治监督理论,继续对人们认识政治权力,制约政治权力和建构政治体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陈国权《西方政治监督理论的发展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国家的政治监督”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个命题,其中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根据这个理论可以知道

1)“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

2)形成的机制一方面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是各地、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最终打破了彼此间的壁垒。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为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汉晚期“中国大宁”神兽博局纹镜。镜背间铸有铭文:“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元吉,有纪刚。”)

史料二   东汉《前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之下有尚方令一人,御用及官制铜镜均由尚方制作。”史料三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桂州(今桂林)向中央进贡“铜镜四十四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宋莹莹《由广西出土铜镜铭文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在今蒙古和独联体境内,发现了不少属于战国和汉代的镜子。隋唐时期的镜子出土数量数量最多的是海兽葡萄镜。在伊朗发现了多面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约旦发现了花草禽兽镜和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日本还出土了不少唐镜和宋代的商标字号镜。

——以上材料改编自王婉云《中国古铜镜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铜镜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铜镜外传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