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在盐铁会议上,桑弘羊明确指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

——摘编自《盐铁论》

材料二桑弘羊继承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等的经济思想,加强了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与控制,设计了“均输”和“平准”政策,并对盐、铁等生活必需品及稀缺资源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平准”类似于当今的价格平准制度,即政府当局通过吞吐相应物资而保持物价稳定。“均输”的实质,在今天看来就是各地的地方当局将符合本地比较优势的物品集中收购,运往高价的地区销售,……桑弘羊的政策实践中影响最大的是对盐、铁的垄断经营。其中对盐业垄断流通环节,对铁冶炼业则既垄断生产又垄断流通,桑弘羊的成功实践被后来封建王朝视为理财典范。

——袁贞《西汉时期桑弘羊与司马迁经济思想之浅议》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桑弘羊经济思想。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桑弘羊经济思想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1年,美国表示将“尊重”那些已经选择了不结盟政策的中立国家,并“帮助他们建立拥有独立自主能力的强大稳定的社会”。随着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的增多,分歧也日渐凸显,于是美国抓住时机干涉不结盟国家内政,如颠覆刚果合法政府并扶持亲美的阿杜拉上台,并对“中间派”提供武器与军事技术支持。1970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大多数发言者强烈抨击美国,这迫使美国不得不着手处理“对苏联倾斜严重”的“弊病”,通过报纸宣传美国“堪称表率”的制度与社会。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不结盟国家多次在联合国大会上申请通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决议,美国对此强烈反对,并提出愿意提供资金援助以帮助不结盟国家渡过难关。

——摘编自明萌《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政策”(1961~1981年)》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于不结盟国家的部分报道

时间主要内容
1961.09“一向赞成和支持民族独立国家的和平中立政策和不结盟政策”。
1962.11"尼赫鲁政府已不再是扭扭捏捏地而是明目张胆地向美国乞援…尼赫鲁政府不结盟政策的外衣已最后脱落下来了”。
1973.08“发展中国家有权把自然资源收归国有”
1976.08"加强和统一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努力,加强和统一这些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努力,以实现世界经济中迫切需要的结构改革”。
1982.03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许多首脑们都主张加强不结盟国家之间的团结,摆脱超级大国的影响,维护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

——摘编自高志平等《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态度及其变化(1961—199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对不结盟国家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61—1991年中国对不结盟运动态度的变化,并简述这一时期中国发展与不结盟国家关系的意义。
2023-11-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察英国近代政治发展与制度演进史,人们不难发现,革命与保守的张力与平衡是其基本政治态势,不同阶级间的斗争是其主要内容,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则是发展的常态,并与革命交替发生,或纠集在一起,…斗争与妥协的总趋势是使英国政治制度缓慢发生质的变化,使专制君主制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使议会从一个权力较小的封建等级会议,转变为国家的政治中心,使英国的政治文明缓慢但稳定而有序地向前发展。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

材料二   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说明近代英美民主政治建设中“妥协”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美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政治妥协”。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国家观就是传统的“天下观”,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把“天下”等同于“中国”。按照历代正统王朝思想的理解,“天下”至少包括以下含义:“天下”是“天子”的“天下”,“天子”居“天下”之中心区域即为中国,其周边民族集团被分为“蛮、夷、戎、狄”。由此“天子”“中国(华夏),以华夏政治文化作为划分等级的标准,在解释了“中国”在“天下”中所处的地位的同时,同时也为“蛮、夷、戎、狄”的人或民族集团进入“中国”提供了可能,随着政治和文化的统一

——摘编自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天下观”对古代中国发展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型国家”的内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众认同新型国家的主要原因。
2023-11-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根据地乡村治理的领导力量。工农红军撤到边界各县之后,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斗争,在此基础上,边界各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逐步得以建立。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没有土地革命就不会有人民的支持,特别是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后,毛泽东对土地革命的开展给予高度重视。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也促使毛泽东进一步思考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治理问题,特别是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对农村治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调整根据地的治理政策,但调整变化的中心非常明确,就是始终围绕着如何保障革命的胜利而实施对根据地的有效治理。

——摘编自邱春林《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百年变迁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治理。
6 . [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

材料一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

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

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

——据《宋史》《明史》等

材料二“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行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及原因。
2023-06-14更新 | 4048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德强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根据史料一、史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进步作用。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如何理解史料三的观点?
2023-06-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征程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赋予党的创新理论鲜明品格和中国特色,着力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摘编自焦兵、刘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或整体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大历史观,指的是从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段来认识和分析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以资本为中心、以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超越物质主义膨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破坏掠夺自然、以走和平与发展道路超越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现代化弊端,拓展了现代化实践途径,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摘编自英明《在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上述材料以大历史观为指导,从五个视角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据此,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任意一个视角,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出所选取的视角,明确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模是时代的缩影、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集体记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末年,闽南沿海经常遭到倭寇骚扰侵犯,军民奋起抵抗,涌现了很多民族英雄,俞大猷(15031580年)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俞大猷为彻底剿灭东南沿海倭寇,立下赫赫战功。虽然他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还被人冒领军功,但他从来不计较,仍全力围剿倭寇,为国家大计、民族安危作出了巨大贡献,保护了沿海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安宁。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后,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在俞大猷致仕时,朝廷颁赐牌匾,上书“昭代儒将”,逝世后朝廷追赠“左军都督”,谥号武襄。有关俞大猷抗击倭寇的故事也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

——摘编自戴冠青《英雄想象中的价值取向与生命追求》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城乡妇女广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来。1950年,以梁军名字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纵情驰骋在北大荒的原野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们研究出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开垦出了22500亩土地。梁军光荣地出席全国第一届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9年,梁军驾驶新中国建造的第一台拖拉机的英姿被永久地定格在第三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上,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

——摘编自朱宝辉《绽放在拖拉机上的铿锵玫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俞大猷在当时备受推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军”们大量涌现的背景及其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3-11-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