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农村的商品生产特别是手工棉纺织品的生产,促使一批农村市镇兴起和繁盛。娄定县娄塘镇,所产禾棉、布匹倍于他镇,所以客商鳞集,号为花、布码头,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明清两代江南市镇及其四乡生产的生丝、丝绸、棉纱、棉布,不仅行销全国,而且行销海外,在全球化贸易中;遍及亚洲、欧洲、美洲。

——摘编自戴鞍钢《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二卷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等

材料二   杭嘉湖三府属地,地窄人稠,民间多以育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岁产米谷,除办漕外,即丰收之年尚不敷民食,向藉外江商贩接济。

——《雍正朱批谕旨》,程元章奏疏

大抵日本所须(需),皆产自中国,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妇女须脂粉,扇、漆诸工须金银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饶之瓷器,湖之丝绵,漳之纱绢,松之棉布,尤为彼国所重。

——(明)姚士麟《见只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材料二对研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史料价值。
2024-04-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2 . 【近代思潮的变化】

材料一   整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它认为群体的利益绝对高于个人的利益。一切个体皆没有独立的自己的价值,个体的存在和价值,完全是由社会群体派生,以宗法、血缘和自然情感为纽带。西方的价值观念是以个人本位为基础的,个人本身具有最高价值。人们有决定自己生活和前途的自由和权利。而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国家和社会的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权利。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写道:“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如果人的个性不能解放,国民不能实现人格独立,即使有“少数难能可贵之爱国烈士”也“无救于国之亡”。

——摘编自杨胜利《从“群体本位”与“个人本位”看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材料二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延安文艺方向被确立为新中国文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原则得到进一步确认,“文艺工作已成为一个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延安的作家转变为自觉执行延安文艺政策的‘党的文艺工作者’,通过文学生产方式参与到解放区的群众文艺运动中。

——摘编自《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一“整体主义原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一中陈独秀观点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文化界的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出现的背景。
2023-12-17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为某部文学作品的目录摘编,该作品反映的事件可能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023-12-15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1870—1979年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这表明(        

1870-1913

1913-1950

1950-1973

1973-1979

法国

1.5

1.0

4.1

2.6

德国

1.6

0.7

5.0

2.6

意大利

0.8

0.7

4.8

2.0

日本

1.5

0.5

8.4

3.0

英国

1.0

0.9

2.5

1.3

美国

2.0

1.6

2.2

1.9

平均

1.4

0.9

4.5

2.23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

A.美国长期保持最高增长B.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C.各国间的依赖程度加深D.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动
2023-12-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物种传播与粮食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农作物中,至少有二三百种是来自国外。宋代以前传入我国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多为果品和蔬菜,少有粮食作物。明清时期,美洲作物及粮食作物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这些美洲作物能够传入中国也得益于地理大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或是由葡萄牙及西班牙航海者发现美洲大陆后首先将美洲作物带回欧洲后,以欧洲为跳板传入中国,或是传入中国周边地区后再传入中国。概括而言,中国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农作物传播持续了4000余年。

——摘编自崔思明《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近代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至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的来源地、品种和途径的变化,并指出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举措及影响。
2023-11-18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建立,孙中山发表“对外宣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者则否。17日,并更好地履行我们的国际义务,早日承认将是得策的”。1923年,提出“谋世界民族之平等”“力图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国际上自由平等地位”。

——摘编自吴东之《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建设工作”并参加一系列国际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时期以来,中国外交的成就极为显著。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鼓励和支持朝美双方继续开展对话并且在伊朗核问题上积极发挥中国智慧,从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到2018年的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故,可以说中国同胞走到哪里,中国外交人员就跟到哪里。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开端,中国先后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同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此外,还主办北京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主场外交。

——摘编自金灿荣、刘冰若《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外交主张发生的转变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中国外交活动的意义。
7 . 「征兵制与募兵制]

材料一   秦至西汉前期以征兵为主,自武帝之后征募兼施,迄至东汉时期,征兵制逐渐被募兵制所代替。征兵制具有义务兵制的性质。秦至西汉前期,承袭了战国旧制,主要实行郡县征兵制。适龄编户在一生之中,须服两年兵役。当时全民有义务当兵,但非尽民皆兵。官僚地主、般富之家享有许多优抚特权;适龄对象应征为兵,也有身体、财力和丁口的标准,以之“为役先后”。在征兵制下的士兵来源,一般来自国家“编户”,农民是征兵的主要对象。士兵的社会地位和素质,在西汉以前比较高。唐之府兵也是一种征兵制,汉、唐前期的强盛之局与实行征兵制度不无关系。

——摘编自黄今言《简论秦汉军制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   宋代都是些雇佣兵,以兵为生,入伍后更不退伍,多半是老兵赢卒,否则是骄兵悍卒,或是赢老骄悍兼而有之。御外侮不足,煽内哄有余。宋代养兵不能用,积贫积弱,社会贱视军人。重文轻武,成为当时风尚。最先有辽,盘踞中国东北。次之有金,夺去了黄河流域。最后有蒙古,吞噬了全中国。

今再通观全史,可见军人之在国家社会,乃系一种义务,非职业。非为谋生,乃为服务。非取于人,乃以献于人。其最高表现,乃为献身国家民族,至于肝脑涂地而不惜。

——摘编自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西汉前期征兵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募兵制的弊端,并谈谈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变化的历史启示。
2023-10-10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共革命活动的地理特征】材料

材料

          

图1中共组织兴起的菱行示意图(1920—1921)

          

图2主要中共根据地山河示意图(1927—1945)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合理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关联地理特征,总结归纳准确、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9 . 【唐代文化及对外交流】

材料一   


   

材料二   隋唐首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最大的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长期居住于长安的就达万家以上,许多人广置田宅,生儿育女,有的还被唐朝授予官职。波斯的摩尼教、大秦的景教等都在长安扎了根,不同宗教和睦相处、互不冲突的现象,在世界史上罕见。中亚、西亚人来到长安不仅带来了他们的生活习俗,也将西域的音乐、舞蹈、绘画引入长安,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清新的气息,推动了唐代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代文化发展的历史影响。
2023-12-15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4世纪,古登堡发明设计了一种带有螺丝机械装置的平压印刷机。他运用这些技术印刷《圣经》和《诗篇》。印刷术获得了迅速的成功。1476年,希腊文本在伦巴第印刷;1500年,“罗马体”和“斜体”文字在威尼斯流行起来,与莱茵兰的“哥特体”形成竞争并逐渐取而代之。人们可以得到未被删节的文本,这些文本也不再掺杂原先不可避免地附带着的经院式、教规式的注解。人们现在有了可供沉思的《圣经》,尽管在其页边还存留着源于无知的错误。德语版《圣经》的编辑成书是在1466年,意大利语版在1471年,荷兰语版在1477年,卡斯提尔语版在1485年,而法语版则是在1487年。中世纪的文盲因此得以在每一个知识的源泉中畅饮。

——摘编自福西耶《剑桥插图中世纪史(1250—15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世纪末欧洲印刷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5世纪欧洲印刷业发展的影响。
2023-11-18更新 | 7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