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统一全国,朱元璋在前朝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进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民族政策。朱元璋认为“治夷之道,必威德兼施,使其畏感。”对蒙古族,一方面武力打击,一方面承认元朝曾经统治中国的正统性,运用怀柔手段笼络安抚蒙古贵族和平民。对南方各少数民族,主要侧重“以德怀之”。政治上,继承土司制度并加以改进,推行土流合治;文化上,“用夏变夷”,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儒学;经济上,实施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

——摘编自杨杰《论明太祖朱元璋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国民党积极推行“重边教,宏教化,以固国族而成统一”的民族同化政策,如提倡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奖励内地人民移住边疆或边疆人民移住内地、推行“国语”运动等,以便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汉化的中华民族”。受此影响,贵州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运动。

——摘编自郑大华《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三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相对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言,社会供给的不足和结构性失衡,这种不足和结构性失衡在民族地区尤为突出。为此,党中央从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着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提出在民族地区重点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工作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法规,取得了卓越成就。

——摘编自张学敏、柴然《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政策发展及新时代走向——基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民族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国民党的民族政策。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我国民族政策的看法。
2023-07-27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朝代

宰相职位名称

丞相、相国

相国、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内史、纳言

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中书令、侍中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右仆射、太宰、少宰

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明初

中书左右丞相

——据黄本骥《历代职官表》整理

材料二   明初的中书省组织庞大,职权很重,这一部门远承古代的宰相制度,近袭元朝中书省“录军国重事”的旧制。胡惟庸案不过是一个偶发的事件。问题的实质在于,朱元璋对于中书省在自己执行皇权时造成掣肘和潜在的威胁,早就高度不满和戒备。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明太祖下旨,“令奏事毋关白中书省”,明显的意图是要限制中书省的职权,但这还不能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矛盾仍然相继出现。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因胡惟庸恃功骄纵,跋扈揽权,最终撤销中书省,废除宰相制。但是,事态的发展难以尽符主观愿望。首先是,以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来驾驭一个封建大帝国国家机器的运转,是极难做到的。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日之间,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件就有1660份,其中反映的事件共有3391件。要求皇帝一一亲自批答如此浩繁的章奏,一一裁决如此众多的事件,显然是不可能的。“密勿论思,不可无人”,设置一定形式的辅政机关仍然有必要。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废除宰相制的原因,并评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立”与“废”。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任命“伊犁将军”,主要职能包括统率驻军、考察官史、屯田置牧、核征赋税、管理台卡,巡边守土等藩属事务,在这一体制下,根据新疆各地区不同情况,分别实施了三种制度。第一,郡县制度。实施地区为北疆各地及南疆东部,内地人民移居较多,居住的汉、回等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方式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上,都与同期内地各省区汉、回农民基本相同;第二,伯克制度。实施地区为新疆南路地区和伊犁地区的维吾尔族中,清朝政府实行了“齐其俗,不易其宜”的民族的政策,在因袭其旧有制度的前提下,对伯克制进行了改革,伯克由世袭制而改为流官,厘定品级,受各驻扎大臣的监督;第三,札萨克制度。实施地区为哈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中,以及哈萨克、蒙古族游牧民社会,封王赐爵,统治其属民。理藩院和派驻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员,层层管理,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严密的政治统辖网络,一套成熟的行政管理体系已完备。

——摘编自张文灿《清朝治理新疆的民族政策评析》

材料二   美国的边疆治理主要是西部的开发和治理,面对广袤而肥沃的土地,获取经济利益成为长途跋涉的直接动力,1862年美国颁布《土地法》,美国的土地政策刺激移民渗入,加快了西部的开发……在推进西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如何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移植到西部,是美国边疆治理的重要目标,1789年美国宪法规定,新建各州必须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美国西部开发过程中,民族问题涉及到土著印第安人和非欧洲移民,美国政府推行“熔炉”理论,强调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与新的移民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新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边疆治理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边疆治理的历史经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最早走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葡萄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美洲,西、葡两国屠杀当地土著居民,掠夺全银贵全属,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17世纪,英、法、荷开始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经多次大规模战争,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王雷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评析》

材料二   以1791年爆发的海地革命为界标,撤起了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一拉美独立运动。到19世纪20年代末,形成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拉美国家最先全面殖民地化,随之殖民地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鼓舞下,拉美人民利用欧洲拿破仑战争的极好契机,掀起了推翻殖民统治的革命斗争。当亚非人民反殖斗争正蹒跚前进的时候,拉美人民就已经掀起了波澜壮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拉美独立战争推翻了长达三百年的殖民统治,建立了16个独立的国家。

——摘编自薛源官《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分期问题初探》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拓展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发展与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关系。
5 . 世界近代史是复杂和有趣的,它吸引了大量的史学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现在,请走近世界近代史,领略其魅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漫长的中世纪的终结,发生在18世纪中叶。在经济领域它对应的是蒸汽机的发明,近代工业的诞生。

——勒高夫《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

材料二   漫天飞舞的白色棉絮,忙碌有序的工人,还有上百台隆隆轰鸣的机器,仿佛置身于另一个崭新的世界。是的,就是这一朵朵小小的棉花


(1)法国史学家勒高夫认为中世纪终结于18世纪中叶。请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述。
(2)阅读材料二并在横线上填写一句话,然后阐述这样填写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