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国际联盟盟约》中规定:“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讨论实质性事项并作出决议,需15个理事国中9票可决,9票中必须含五个常任理事国全体,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否决票即可否决决议。以上变化(     
A.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B.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和殖民主义侵略的色彩
C.背离了各国平等与集体安全原则
D.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2023-07-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孙吴也创立了类似中正的“公平”之官,由朝廷委任,负责评定当地人士。两个分立的政权先后采取了大致相同的选举制度,这说明(     
A.大一统的趋势已经形成B.九品中正制的诞生有其必然性
C.民族交融现象十分明显D.人口迁移带来政治制度的认同
3 . 如表中的史料记述可以用来研究的时代主题是(     
内容出处
“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 “孔子大圣,万事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三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志》
A.国家统一趋势B.理学创新C.政治制度弊端D.民族迁徙
2024-02-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国际标准化组织自1961年以来,对集装箱国际标准作过多次补充、增减和修改,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了标准化,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了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集装箱的标准化(     
A.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壁垒B.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彰显了西方文化侵略本质
2023-07-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数量巨大,使中原地区出现了胡化趋势,少数民族物品、生活习俗、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等对中原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很大。   同时,少数民族进 入中原后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文化和汉人习俗,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据此可知,这 一时期,民族交流的特点是(       
A.双向互动、互相吸收B.不分彼此、共存发展C.汉胡平等、彼此尊重D.和平交往、永无战争
2023-02-20更新 | 129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

——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时段,围绕“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6-08更新 | 4129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7 . 1999年,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G20),其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二十国集团已然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建立,反映了(     
A.全球经济治理法制化进程开始B.区域经济集体化取得了重大突破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D.发达国家全球化的主导地位加强
2022-07-16更新 | 10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十六国成汉李寿汉兴年间铸钱

宋代崇宁通宝

材料二   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过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铁钱携带不便的缺点日趋凸显……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著《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材料三   墨西哥的“鹰洋”在清朝时已普遍流行,大清帝国在光绪年间大量铸造了多种银元,称为“龙洋”。民国初年,袁世凯秉政,又铸造了一种银元,民间俗称“袁大头”。银元之下,还有两种辅币,第一级是“银角子”,南方称为“毫子”;第二级是“铜元”,俗称“铜板”,两者都跟着银价、铜价的上落而定,又称“小洋”,兑换店天天有市牌子挂出白银很重,市面上大宗交易,都用钱庄庄票,后来钞票也通行起来,可是银行与钱庄的库存,仍以白银为本位。

——摘编自陈存仁著《银元时代生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金属货币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纸币在四川诞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种类,并分析这一时期货币流通的特点。
2022-01-2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于统治者来说,保持一姓专制政权的统一和安定是最高的政治目标,因此其统治政策必然趋向高度的中央集权。但当内乱或外部侵略爆发时,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下放一定的权力于地方政府平定内乱或外侵以维持王朝的生存。然而权力的下移又有可能带来地方分权的过重,从而导致国家的分裂和王朝的崩溃。于是新的统治者接受前代教训,致力于追求更佳的中央集权方式,但其选择的结果仍然是跳不出高度中央集权的藩篱。因此,我们看到,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史就在外重内轻和内重外轻的两端往复摆动,同时又一步紧似一步地走向极端的中央集权。

——周振鹤著《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地方权力在宋元以后则基本丧失殆尽,因此自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但这样一来,地方长官因无权力,大多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消极推诿,行政效率大大降低。地方政府的无权,还直接影响了地方社会经济与区域文明的发展进步。例如,宋代以后朝廷尽收地方之财,地方政府无以为计,不仅无力举办公益事业,诸如兴水利、办学校、恤灾荒,甚至连官俸有时也不能自给,结果自然阻滞了地方的正常发展。而更加严重的是造成国家或地方积贫积弱,从而失去抵御外侮的能力。元明清三代中央地方关系与宋代一脉相承,宋一亡于女真,再亡于蒙元,明亡于满清,而清几乎亡于东西列强。

——周振鹤著《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制度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以来中央集权加强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孙关龙等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传播范围超过2个省域的特大疫情,公元1~12世纪出现3次,13~17世纪出现5次,18~19世纪出现5次。这一趋势反映了古代中国
A.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大B.中央集权的趋势加强
C.各地区交往日益密切D.防疫医疗技术发展滞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