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西学东渐之风,近代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在新式军队和近代学堂中推行西方“兵式体操”。同时倡导尚武精神,渐而推广至普通民众,以达强国保种之目的。甲午战争后,军国民体育得到维新派的大力提倡,在梁启超等人的呼吁下,国人逐渐认识到体育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要。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显著。

——摘编自王勃然《近代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

材料二:1917年,23岁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力作,他说“国力芥(指精神不振)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者,载知识之本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提出学校教育“三育并重”,体育“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进修勇而收效远”。1942年,毛泽东特别提出“锻炼身体,好打日本”的口号。1953年,毛泽东指出:“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强调了体育运动的大众性和重要性,之后他还祝贺全国青年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为中华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等。

——摘编自杨小波《毛泽东提出的“野蛮其体魄”,于今有何现实意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代体育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
2 . 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的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武帝时有外国使者前来进献后,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奇石、异物。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宋朝主要出口纺织品、陶瓷、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从历史维度看,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思想家的推崇。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罗马、安息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

——摘编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汉朝相比,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并提炼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价值。
3 . 在学习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时候,按照老师的要求分组进行有关古代东西方法律条文的收集。

第一小组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作了相关整理:

“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夫盗千钱,妻所匿三百,可以论妻?妻智夫而匿之,当以三百论为;不智,为收。”大意是:如果丈夫偷钱一千元,妻子藏匿三百元,妻子应该怎样定罪?如果妻子知道丈夫偷钱而藏匿,当以偷钱三百元论处,如果不知道,不追究。

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

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第二小组查找到是古代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的部分条文。其中这样描述:

“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如果手和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三百阿司,如为奴隶,则为一百五十阿司。”

第三小组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他们从中看到了这样的一些条文: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第四小组收集《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律,全书30卷460条,分为名例律、吏律、户律等七律。他们收集到的法律条文是这样的内容:《大明律》把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定为十恶”,凡犯十恶”之条者皆从重治罪,并且遇赦不赦。

各组利用收集的资料进行相关探讨,请你参与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第一小组、第二小组搜集的信息,请你说明《秦律》与《十二铜表法》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特点?
(2)你认为第三小组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与《十二铜表法》相比,增添了哪些合理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材料)?
(3)根据第四小组收集的材料,概括《大明律》部分条文反映出的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4)假如你参与了材料的收集,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收集来的历史资料?
2019-08-10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4 . 法律和教化。

材料一   董仲舒《决狱》曰: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论曰:“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也,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垢父也。……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宋)李昉《太平御览·第六卷》

材料二   罗马法虽属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由于它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因此它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属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其影响更加显著。


(1)概括材料一中判决案件的两种结果及依据分别是什么?这种现象反映出西汉法律实施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图中①②③④任选两个国家或地区说明其在法律建设上的主要成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是民同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清代正式度除匠籍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纷织业市镇有52个,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耕、织分离,纺、织分离,已经开始。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中国经济史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浙布、丝手工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为在金内流通的主要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全国。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

——摘编自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指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某些有利因素)水平最高的地区。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前夕,江南的原始工业化程度绝不亚于英国,且双方都以轻工业为主。彼此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重工业自16世纪开始便迅速发展,在工业上所占的比重也日渐增加,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重工业需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小,对劳动力的依赖却相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亚的发展,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机器。但重工业的发展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正是工业革命的大前提。

——摘编自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民间手工业大发展的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明清时期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2021-07-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孳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如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天理、人欲)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摘编自朱熹《朱子语类•论治道》

材料三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君权观”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来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原因。
2020-03-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经过百余年的经营与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已相当完备,在我国和世界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附:《唐代学制系统图》


材料二 五代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传统的官学、私学均遭重创,一种新型学校——书院兴起。宋、元、明时书院进入兴盛时期。宋、元、明的书院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建,并为学校提供教学设施和一定的经费。但地方政府并不干预学校教学及管理,而是聘任社会名流尤其是理学大师担任山长(即校长),负责书院的教学及管理。如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都曾担任白鹿洞等著名书院的山长。鉴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为节约开支,书院除山长外,专职的管理人员很少。许多管理人员是由学生兼职的,由山长在学生中挑选优秀者担任经长、学长等,参与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书院由于主办人名气大,加之不收费或很少收费,因而吸引了许多学子尤其是平民子弟前来求学,一些著名的书院在校生经常达到数百人甚至高达上千人。书院提倡讲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山长主讲儒家经典,然后引导学生探讨、争辩、论证。书院除了对学生进行儒家文化、道德修养教育外,还引导学生评论时政,针贬社会弊病。明末著名文人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汇聚了一大批社会正直的士大夫,号称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在明末反对黑暗政治和宦官魏忠贤专权的斗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书院新颖的办学理念受到近代以来许多教育家的赞赏。现在许多国内著名大学的校训就出自白鹿洞等著名的古代书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学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学制相比,宋、元、明时期的书院办学有何不同,并分析书院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0-08-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来的。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阅读以下有关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明初的对外政策存在着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极力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一方面对民间与外来者的交往又明令禁止。明太祖在实行海禁的同时,要求海外国家以“朝贡”的形式,由官方出面组织商人来华进行贸易,这就是“朝贡贸易”。明成祖朱棣不仅对朝贡使者放宽各种限制,予以免税优惠,而且在浙江、福建、广东复设三市舶司,专门负责海外诸国贡使附带进来的货物转速问题。对于朝贡国,明王朝不仅以丰厚的物资回赐给藩国的使臣,还用颇高的价格收购贡使所携带的部分私人商品,其余部分则允许使臣与中国境内商人自行交易,并且免除商税。明成祖还派遣郑和携带敕书及精致手工业品,遍踢海外诸国,招株其遣使来明朝贡,把朝贡贸易推向高潮。

——摘编自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汉至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初“朝贡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比较汉至两宋对外贸易和明朝“朝贡贸易”有何异同点。
2019-08-1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逐渐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2)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9-01-30更新 | 3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掌权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宣房即黄河,此处指武帝时期黄河决口这一典故),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河渠书》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并指出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2024-07-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