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2-02-22更新 | 1144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蚕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货指田中所出)。农商之分,实自此始。

——据司马迁《史记》等

材料二: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宋代的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良录》

材料三: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商业发展呈现出哪些新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代商业呈现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沿旧制,设国子监为最高学府,一度改名国子学。仁宗时设太学,神宗时开始实行三舍法,北宋末,太学生达3800人。又设武学、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等专门学校,国子监为朝廷教育管理机关。地方教育有州县学和书院、私学。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前代。在乡村中,如《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识字课本,有一定程度的普及。不少地区利用农闲举办冬学,教农家子弟识字。福州一地解试,哲宗时每次参加者达3000人,孝宗时增至2万人;南宋时建宁府(今建瓯)每次参加解试者达1万余人,连只有三县的兴化军(今莆田)也达6000人。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窃臣衙门设立同文馆以来,迄今二十余年,所有延请外国教习,指授学生各国语言文字以及天文、算学、化学、医学等项,冀于洋务有裨。历年以来,洋教习等均能始终不懈,各学生等因而日起有功,或随带出洋充作翻译,或升迁外省及调赴沿海各处差委者已不乏人,实属著有成效……查同文馆有翻译书籍十数种,如万国公法、格物、测算、法国律例、化学指南诸书,均系总教习丁韪良暨化学教习毕利干所译。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相对宋代教育,指出同文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同文馆创办的意义。
2019-05-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幕府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员引荐亲信士人加入府署、参与行事决策的制度,由来已久。晚清社会剧变,推动幕府不断革新。

鸦片战争前的陶澍幕府,充其量也只有魏源等一二十名幕友;鸦片战争后的曾国藩幕府总数有400-500人,李鸿章幕府有304人(含洋员)。幕府人员除了原有的儒生、朝廷命官外,又新增了留学生、洋人以及新式学堂学生等。幕府的职能,由明清时期处理刑名、钱谷等琐碎事务,逐渐转为办理洋务、外交事务为主。督抚们还应形势需要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局”“所”,冠冕堂皇地委任自己的幕僚管理,而无须朝廷另外指派司道大员。幕僚的薪水从公费中支出,不再由幕主自掏腰包。

——据李志茗《晚清幕府的嬗变与近代社会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幕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幕府改革的影响。
5 .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律疏议》提出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而罗马日耳曼法系下的《法学总论》把基督教中衡平的理念引入法定权利和义务。《法学总论》中存在着大量强行性规范,其规定只是单纯地否定或强行要求某一行为,很少阐述若违反该法律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唐律疏议》在相应规则后都附有不同程度的处罚性规则。《法学总论》详细阐述了物法,它将物权分为所有权、地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并以篇为框架阐述了每一项物权,而《唐律疏议》缺乏“所有权”这一重要概念。在债的制度上,唐律则体现出朴素、简洁的特点,其广度仅涉及契约、侵损等领域。

———摘编自陆涵缘《浅析<法学总论>与<唐律疏议>的差异》

材料二: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材料三:到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至此,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

———摘编自张金才《近十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律疏议》与《法学总论》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法制建设的意义?
2023-02-0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历史选考)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薄伽丘在《十日谈》里揭露教会的罪恶以及教徒们的虚伪,实际上批判的是宗教对人性 的迫害。但丁的《神曲》,用诗歌的形式来抨击教会的黑暗统治,揭露了基督教教义中的禁欲主义的罪恶。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现实的人物息息相关,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形式以小说和戏剧为主,这主要缘于小说和戏剧这两种文学样式的故事表现能力比较强,便于通过较长的篇幅来表达较为广阔的生活图面,便于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对于资产阶级进行思想宣传有很大的帮助。相对来说,诗歌和散文都是便于抒情的,但其表达内容有限,不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摘编自程颜、张海洋《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特点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并指出其史料价值。
2023-09-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行省辖区辽阔,权力颇重。行省高级官员多是蒙古、色目与汉人交参任用,并使用圆署会议制,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位官员共同商议,“事从公议”。行省的军权由丞相、平章掌握,而财权则另有专官。专官各司其职,甚至“出入不复关闻”长官。行省治下的路、府、州、县官员的任用、迁调、考课由吏部和枢密院负责。元代又置江南、陕西行御史台和二十二道廉访使,对行省官员有弹劾、按问之权。在行省区划上,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使各行省无险可守且北向门户洞开。时人曾评论说:“方伯(行省)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摘编自朱寒冬《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特点发微——读〈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明成祖时期,为协调地方事务,开始派遣都察院的都御史、御史担任巡抚。巡抚可以监察地方,同时也处理朝廷指派的其他事务;事毕还朝。明朝中后期,巡抚已经“总领一方,凌驾三司”,职权扩大到军政、民政各项事务。同时,巡抚又“带风宪之衔,不独地方利弊可言,即朝廷大政无不可入告”。朝廷也逐渐允许巡抚开府建衙,携带家眷常驻地方。此后,巡抚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地方官员的利益,对地方的监察职能逐渐减弱。到了清代,督抚制度完全固定下来。

——摘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不敢专决大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督抚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督抚制与元代行省制的相同作用。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在借鉴之前王朝社会救助思想的同时,建立了制度性社会保障体系,颁布了不少社会救助相关法律,宗族和社邑组织在人的生老病死和婚丧嫁娶等领域发挥着作用,民间救助得到肯定。除了采取设立义仓、免除赋税、残疾人收养、贫民救助等行政性措施外,朝廷还开始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如以工代赈,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自救活动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救灾实施过程中构建起密切的协调配合机制,这使唐朝成为古代社会救助体制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救助体制的规范化深受时人好评。

——摘编自丁建定《唐代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管理》

材料二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紧密配合企业改革,其主要做法有:养老保险引入效率原则,坚持“效率优先,益顾公平”,激励劳动者通过勤奋工作、自我积累,为将来幸福打下基础;并须布《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社会救助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3年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今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作用。
2023-01-17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形成特点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体现了宗教改革的宣传形式与内容.

宣传形式内 容
文本1516年到1546年,仅马丁·路德一个人的著作的发行数达到310万册,新教的出版物达到了600万册以上,而罗马教会反对宗教改革的出版物为60万册。
口述布道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非宗教人士的“俗人传教”,他们走向大街小巷,足迹遍布田野乡村。马丁·路德支持这些世俗传教者,“收益工作做的判断,比那些神学家更正确!”
图像在新教宣传品中,木刻版画是最具特色的一种宣传品,他用于宣传,是为了以鲜明来阐明新教的理念,常常用做各种书籍、传单、小册子的插图,制作版画成为专门的行业。

材料二 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三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1)据材料一中的内容,概述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的意义。
(2)以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西欧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潮流。
(3)据材料二、三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并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
2020-06-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综合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