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5年英国爆发了波及全国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连续四五年,经济萧条,群众不满情绪日益增长。1830年银行家阿特伍德、激进分子普莱斯等在伦敦组织伯明翰政治联盟协会,参加者除工业资产阶级外,也有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他们在工业城市举行盛大的群众大会。1832年上议院被迫同意下议院通过的改革法案,其历史意义在于工业资产阶级加入了统治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同盟。由于财产资格的限制,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都没有选举权。议会改革之后,英国工商业走向繁荣。但是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水平却每况愈下。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提出了“成年男子均有选举权”“取消对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议员应有薪给”等要求,被称为“人民宪章”。全国各地举行示威大会。在运动中和运动后,政府被迫做了让步,通过了1842年的矿井法案和1847年的十小时工作制法案。

——摘编自范存忠《英美史纲》

材料二:知识阶层的结社在戊戌维新时期已出现第一个高潮。进入新政时期,因俄国不肯按约撤兵,冀图霸占中国东北而触发了拒俄热潮;因美国排斥华工,各地商会纷纷联手抵制美货,如此等等的救亡活动令各种报刊和团体如雨后春笋。再加上为推行新学制而广为组织的教育会,终究卷进社会浪潮,大都变为代表知识阶层利益的团体。至于各种专业性的组织和矢志追求自由民主的公开或秘密的团体,也乘清政府失控而崛起。

辛亥革命爆发,大部分地区政权转移几乎兵不血刃,各地商会功不可没。在民国建立后到1927年国民党夺得全国政权以前,各地商会除努力维持地方稳定外,几乎对每一项关乎自己利益的重大国事都敢于发表独立见解,而不怕冒犯政府。

——摘编自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结社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结社相比,近代中国结社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 .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方代表璞鼎查称清政府所提12款“内有数件,甚属重要,应当另缮一单,附粘本约,以便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均准施行”,并表示可以由他起草,“另写一单”。这实际上提出了另行订立条约的要求。清政府表示同意。从对条约详加说明到另订条约反映了
A.璞鼎查左右了清廷重大决策B.英国试图改变中国政治制度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中英双方展开平等友好谈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为1920年《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封面设计。该设计可以用来说明
A.知识分子对劳工的关注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劳动光荣理念深入人心D.救亡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2022-01-13更新 | 24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4 .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略与欺凌,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受到直接的冲击和挑战。但是,清朝统治者将《南京条约》看作是“万年和好”之约,似乎忘记了战争的耻辱和狼狈,很快便恢复了文恬武嬉、歌舞升平的局面。这说明
A.《南京条约》对华的影响力有限B.清朝从此改变了传统外交政策
C.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D.清政府的权威受到冲击和挑战
2022-01-12更新 | 52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隋炀帝营建洛阳城,宫城对应着天上的紫薇垣,“贯都”的“洛水”象征着银河,强调了洛阳“天下之中”的地位。唐长安宫城的设计象征着北极星,皇城中的百官衙署则象征“众星”而“共之”。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都城布局凸显皇权色彩B.天人合一理念决定建筑设计
C.天文学取得突破性发展D.城市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增强
2022-01-11更新 | 25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奏折是清朝中央及地方高级官员直接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统计发现涉及康熙中期以后二百余年间的内政、外交、军事、文化等一切机密要务。现存奏折文书数量巨大,约有七十二万三千件。这说明奏折制度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C.易导致督抚权力尾大不掉D.导致了政府行政效率的低下
2022-01-05更新 | 556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7 . 《尚书》记载牧野之战动员时,武王并不忌讳与”西戎”的民族渊源,多次自称“西王人”,而且从动员誓词产生的效果看,伐纣得到了“庙、蜀、戎"等少数民族的有力支持。这一事件
A.表明西周与西戎同宗同源B.展示了西周政治文明强大辐射力
C.显示了牧野之战的正义性D.蕴含了民族文化认同的积极元素
8 .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洛川会议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38年3月国民党通过《战时土地政策案》,提出地租额不得超过地价百分之七的战时土地政策大纲。这些做法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满足了农民的迫切要求
C.推动了国共的二次合作D.顺应了社会矛盾的变化
2021-12-18更新 | 41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秦始皇每灭一国,都以其地设置郡县。郡县大体是根据自然区域而划分,一郡或两郡就是一个自然区域,多半以平原或盆地为中心,边缘则为山地或高地。这反映出秦
A.郡县同为地方最高级别行政单位B.开创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先例
C.致力于边疆少数民地区交融开发D.强化中央集权提高地方治理效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宋代整个市场情况看,由一系列的城市、镇市和墟市组合而成的区域性市场,自小而大地发展起来了。这些市场可分为: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东南六路为主的东南市场,由广南东西路组成的两广市场等。货币的发展是宋代商业发展在深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宋代,金、银、铜钱和铁钱是主要货币。铜钱不仅在国内和周边各族之间流通,也在南海诸国流通。随着商业信贷关系的发展,宋代最先产生和使用了交子。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经过“商业革命”,欧洲已经快速富裕起来了。相应地,对贵金属的需求和供应空前增加;有了早期的银行信贷业务;出现了经过政府批准的各种股份公司、商业机构;每个国家都建立起自己统一的货币,以适应贸易和工业的需要。“商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与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成为普遍现实几乎是同步的。所以,在“商业革命”后期,所有民族国家都把“商业革命”抓在自己手里。这样“重商主义”也就应运而生了。

——摘编自陈乐民等《欧洲文明扩张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商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发展和欧洲“商业革命”带来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