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4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种经营方式以及设立农村商业网点。供销合作社的这些举措(     
A.解决了产销之间的矛盾B.利于培育市场经济意识
C.发展了计划经济新的模式D.满足了社会大众消费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朝时,北方的山西梆子、河南豫剧非常流行;在南方,由弋阳腔发展起来的江西赣剧,由皮黄系统发展起来的汉剧、湘剧、桂剧等也都逐渐成熟。这表明清朝戏剧(     
A.形式单一,缺乏创新B.剧种多样,各具特色
C.相互借鉴,融合发展D.思想性强,关注现实
3 . 20世纪80年代,农民生产出来的食品、服装以及自行车等,无法进入国营流通体系,于是就在农村或城乡接合地带自建各种专业性的交易场所,它们大多没有经过政府审批,经常遭到驱逐和没收。由此可知,当时(     
A.市场流通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B.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D.计划经济的问题积重难返
2024-02-03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反馈历史试题
4 . 1980年4月和5月,邓小平两次就农村政策问题同中央负责人谈话,提出农村政策要继续放宽,“有的可包给组,有的也可以包给个人”,土地承包给个人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邓小平提出“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理由是(       
A.产品分配方式没有变B.土地所有权没有变
C.小农生产方式没有变D.土地经营权没有变
5 . 1979年是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大包干”后的第一年,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全年粮食生产量高达6.6万公斤,比之前增加了近4万公斤,这一年是小岗村自农业合作化运动以来第一次有了充足的粮食向国家交了公粮。小岗村丰收的原因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释放农村生产力
B.土地经营方式调整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对外开放政策刺激农业生产扩大规模
2024-02-03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反馈历史试题
6 . 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实行锁院制,是说官员一经皇帝任命为考官,必须立即锁宿。锁院期大约五十天左右,考官不得回家,不准见亲友或与院外臣僚交往。锁院制的实行(     
A.使官员文化素质提高B.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
C.使选官制度趋于公平D.集中了选拔人才的权力
7 . 1979~1984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由18亿余亩减少到16.9亿亩,平均每年减少近2000万亩。粮食亩产由337斤提高到481斤,平均每年增长24斤。这一现象的出现(     
A.适应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B.引发了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C.解决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D.促进了育种技术的进步
8 . 1952年,西南军区某部文化教员祁建华,创造了“速成识字法”,可使文盲和识字不多的人,通过约150个小时的学习,能认识1500—2000个汉字。这一做法(     
A.改变了新中国的社会面貌B.满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需求
C.完善了新中国的教育体系D.适应了政权巩固时期的社会需求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权”泛指人民的权力。近代中国最急迫的任务是“救亡御侮”,这一任务被“士人”们直接凝炼在“民权”思想之中,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资产阶级改良派“民权”思想中的“民”,主要包括封建官僚、封建绅士集团和由科举制度产生的封建功名之士。谭嗣同指出:“苟有绅权,即不必有议院之名,已有议院之实矣。”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中庸”,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民权”不是和“君权”对立,而是共存的,这体现了“中庸”政治的要旨。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从学理上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根本否定,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社会契约”、“天赋人权”成为其后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起到了理性启蒙的作用,其“民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权力。

——摘编自王先民《近代中国早期“民权”思想探迹》

材料二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深切认识到,只有建立起包括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民主联合政权,才能最终夺取抗战的胜利。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加入抗战队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明绅士也都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自觉投身抗日战争。1940年初,陕甘宁边区延安县中区五乡在征粮过程中,乡政府通过民选方式组建征粮委员会,27名委员中中共党员9名,占三分之一、其余均为党外人士,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1940年底,国民党断绝给八路军的军饷,并派重兵围困陕甘宁边区,使边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几度陷入绝境。为战胜困难,必须要团结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力量,才能确保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三三制”政权,有效化解了抗日根据地的内部风险和矛盾,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尹恒《简述抗战时期陡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政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民权”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政权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学者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它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而且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该学者评论的制度是(       
A.小农私有制B.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