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文化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其兴起与发展均是被动的。中国没有经历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那样的运动,中国近代文化是在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面临外国的挑战下而被迫萌发出来的。在民族危机面前,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一系列探索救亡图存的改革,他们力图通过改革向西方学习,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19世纪后40年里,中国流行的思潮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西方的学习与模仿局限在器械、科技、教育等方面,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全盘西化”,则体现了对西方文化的模仿。

——摘编自梁海燕《浅议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

材料二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国的交流互动由经济、科技领域转向了政治、文化领域。经济全球化浪潮来袭,文化方面出现了“文化全球化”的思潮,这种思潮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导致人们对自己国家文化认同的弱化,甚至引起民族文化的衰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对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摘编自马睿《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
2 . 领水是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包括内水和领海。它是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一国领水的侵犯意味着破坏该国的领土主权。中国领水主权的合法破坏始于沿海通商口岸的开辟。

1895年以前中国沿海约开口岸情况表

口岸名称

条约依据

条约开埠时间

所属省别

广州

《南京条约》

1842

广东

汕头(潮州改)

《天津条约》

1858

广东

琼州

《天津条约》

1858

广东

北海

《烟台条约》

1876

广东

拱北

《中葡协议》

1887

广东

九龙

《中英协议》

1887

广东

福州

《南京条约》

1842

福建

厦门

《南京条约》

1842

福建

宁波

《南京条约》

1842

浙江

温州

《烟台条约》

1876

浙江

上海

《南京条约》

1842

江苏

天津

《北京条约》

1860

直隶

营口(牛庄改)

《天津条约》

1858

奉天

烟台(登州改)

《天津条约》

1858

山东

——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材料二19427月,外交部拟定《取消其他特权及特种制度办法》和《租界租借地及其他特殊区域之收回办法》。这两个文件的拟定,为明确要求收回领水主权做了准备。1943111日,《中英新约》换文附件对上述文件做出回应,从条约角度使中国领水主权的恢复得到了保证。

——摘编自刘利民《不平等条约与中国近代领水主权问题研究》

材料三195894日,中国政府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宽度12海里”。声明还宣布:“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任何外国船舶在中国领海航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有关法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沿海通商口岸开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府对中方相关举措做出积极回应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领水主权问题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洲、非洲、欧洲的大帝国。在帝国存在的六个多世纪内,产生了瑰丽的阿拉伯文化。《古兰经》经文,十分注意韵脚、节奏、修辞。伊斯兰教信徒天然地要受到阿拉伯语文的教育,无疑这大大促进了阿拉伯语文的推广。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哈里发政府自己铸造纯粹伊斯兰货币,对一些尚在使用的外国货币加印《古兰经》经文。商业活动、文化交流与战争,使游牧民族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他们把波斯语、梵语、叙利亚语和希腊语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等的优秀成分,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文化。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材料三: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2024-07-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关于农业经营规模的讨论还较少。民国建立,在北京政府时期,知识分子对大农经营与小农经营的比较与争论明显增多。

1922年,学者余景德不同意大农经营,认为历史上大农制度不相宜,历代都是采取抑制大农的措施;实行大农制度,将导致垄断收获,图聚居奇;农业规模太大,营业粗放,雇工不会像自耕农一样用心。

1925年,李大钊认为,农场面积的大小,对于使用人工畜工农具的效率,亦有一种确定联带的关系。大农场男工的效率等于小农场男工效率的2倍,大农场畜工的效率等于小农场者的3倍,大农场农具设备的效率等于小农场的2倍,由此可知,农民需要土地,需要较大的农场。因为农具设备效率增大,可以增大场主的利益,可以稍舒农民的痛苦。

1926年,学者彭学沛认为小农经营的优点有三:第一,小农家人及其家族,由于劳动结果归自己,比大农经营中的农业佣人勤勉;第二,自家作工比农业佣人周密;第三,生活也更为俭朴。但以上优点不能夸大,第一,所谓勤勉为过度勤勉,非如此不能维持生计;第二,凡属人类,都不会甘于极端俭朴的生活,而是希望充分满足其欲望;第三,小农人被过度劳动所压迫,欠少教养,不能应用近代科学、进步的技术,所谓作工比农业佣人周密的价值是有限的。对于大农经营,彭氏认为从技术上说,其优越性没有疑义,要充分地利用科学和分业经营原则、节约土地劳力资本,非大经营不可,大经营无论是利润率还是劳动生产率都比小经营优越。但大农经营也有不利之点,如畜类的饲养、菜类果实的栽培,大农经营的优越性就大受限制。

——摘编自李金铮《大农与小农: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农业经营规模的论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是否应实行“大农”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7-1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人前往新大陆以后,就开始大量地迁往美洲。英国人于1620年“五月花号”

带来的清教徒在马萨诸塞登陆,到17世纪末的“大陆殖民”人口已有25万。18世纪中期,移民已达200万,19世纪50年代约有260万人,1900年至1910年间达到了顶峰,共有900万移民,几乎每年为100万人。移民到达美洲后,他们拥有的技术上的方便条件使他们能够开发大陆腹地。轮船往返于沿海水域和内河;运河连接各水道;公路和铁路则形成陆上交通网;电报和邮政系统加速了通信联系;机械能够用来在草原切制草皮和平整森林;医学成果可用于对付曾使早期移民大批死亡的热带疾病。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亚洲移民美国的历史始于19世纪中叶,当时美国因经济社会发展亟需廉价劳动力,吸引了亚洲人前往美国。1785年,3名中国水手跟随从广州起航的美国商船抵达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这被视为亚洲人移民美国的开始。1847年,加州发现黄金后,以及太平天国动乱,引发了大规模的华人移民潮。1869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也吸引了大量华工。美洲的文化和种族也发生了改变,全世界的移民带着他们的家乡美食、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来到美洲,并从中得到了相似的安慰。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文化的特点及亚欧移民浪潮不断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美国的亚欧移民浪潮。
2024-07-1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烟火公事广见于宋代,城市、镇寨场(人口规模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聚居地)及乡村普遍设有兼职或专职烟火公事,但宋之后再未见有烟火公事的身影。宋代烟火公事总体职责是治民,狭义包括人口信息管理、民讼决遣、桥梁道路及水火信息收集与上报等;广义还包括盗贼防治。因为需要“理治百姓”,宋廷对烟火公事官素质要求较高。淳熙五年,吏部侍郎程大昌对烟火公事兼职官的任职资格作出新规定,任职者需当面“读律”,接受质问,如果不通晓,则罢免任职资格。烟火公事在宋代职官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史书常常失载。在整个宋代民政事务管理体系中,烟火公事却始终扮演辅助角色,处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重要民政事务仍归州县衙门。

材料二   烟火公事出现背后隐含宋代社会诸多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口自由流动、商品自由流通、土地自由流转。人口自由流动包括空间自由流动和职业自由流动。空间自由流动表现为户籍迁徙,职业自由流动多表现为农民脱离农业,转而成为非农职业者。商品自由流通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域之间自由流通,二是城市内部自由流通。宋代商品流通自由化及由此衍生的商品经济跨越式发展,甚至被国内外很多学者称之为“商业革命”。宋代土地流转也出现革命性变化。宋朝“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土地自由买卖,交易频繁。上述三大变局相互关联,进而形成叠加效应,导致宋代社会事务出现膨胀性增长,社会管理逐渐由粗放走向精细。

——摘编自廖寅《烟火公事在宋代基层治理中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烟火公事的职责与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设置烟火公事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考古学家马衡在日记中多次记录了故宫博物院在1949年集中接待“工农兵”参观的活动,如1949年211日,故宫博物院停止日常参观,改为特别接待解放军和民主人士参观;212日,北平各界庆祝解放大会召开的当天,故宫博物院开始分批接待万余名解放军参观;等等。19493月,在接管北平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大会上,军代表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博物馆主体的人民性转向。194932日,军管会在接管北平历史博物馆时,明确了该馆今后的任务和方向:按社会发展规律组织新的中国历史陈列,把博物馆变成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教育机构。

近年来,我国经济类、军事类、政法类、民族民俗类和科技类博物馆数量快速增加,逐渐形成国家办、部门办、行业办、集体办、私人办的办馆格局。2005年,文化部颁发《博物馆管理办法》;2008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全国博物馆评估定级的质量认证工作;2010年,上海召开了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

——摘编自徐玲《论新中国初期博物馆的人民观》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的好坏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在对地方如何治理的问题上,历代统治者花了不少的功夫,力图达到“内外相制,轻重相权”的局势,使地方易于中央控制,以求封建统治长治久安。

——摘编自张创新《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省后,改为布政使司,掌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同时,设置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置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三司互相不统属,各司其职。明代中期又开始临时派出巡抚、总督处理地方事务,因事而设,事毕而撤,进一步将权力收归中央。

——据白钢主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宋、元控制地方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地方行政制度与元代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近代企业制度生成的过程中,公司制度的缘起较之于工厂制度要早。大致上从16世纪起,西方社会就开始出现最早的特许制公司组织,其主要的经营领域是对外贸易,其中如1555年获得特许状的俄国公司,1600年获得王室特许状的著名的东印度公司等。1720年《泡沫法案》对公司的设立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制。英国海外贸易法人的建立一般被认为是世界近代公司制度的起源。18世纪60年代,纺织、冶炼、机器制造、造纸、玻璃等行业建立了一系列工厂,工厂制度开始形成。工厂制度与公司制度在制造业领域普遍化的内在结合是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使用的扩大,固定资产规模大大扩大了,股份公司制度就被引入工业制造业。

——摘编自张忠民《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来源》

材料二   与西方工厂制度脱胎于旧有的工场手工业,并且最早产生于棉纺织业不同,西方的近代工厂制度传入中国之后,由于中国的近代工业最早产生于国家特许、甚至是国家经营的军用重工业,资金耗用以及生产规模的巨大,使得近代中国最早的工厂制度一开始就走上了与公司制度相结合的演进道路。只不过当时的中国,由于尚无明确的经济立法,无论是工厂制度还是公司制度,都缺乏相应的适用法律调整,使得当时的近代工厂企业显现出明显的早期制度特征。

——摘编自张忠民《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来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企业制度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工厂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影响。
2024-01-16更新 | 123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并非没有制止或延缓局部战争升级的有利条件。如果世界大国能够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有所作为,早日采取果断有力的集体安全行动,是有可能把大战阻止于局部甚至完全加以遏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蔓延有一个特点:大战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世界大战,而是有一个过程,就是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战争不是准备好了再打,而是打起来再准备。即是说,用战争准备战争,用局部战争准备全面战争。

——摘编自杜清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裁军政策、特点及其后果》

根据材料,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蔓延”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