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了联合的道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高中历史必修一P123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过程大事年表

年份重大事件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99年欧元问世

材料三201611月,英国通过公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20173月,英国女王莎伊丽莎白批准“脱欧”方案,授权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摘自网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并分析其走向联合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英国脱欧的看法。
2021-06-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东西方思想比较】

材料一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那时,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有孔子、老子……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的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同时也产生了宗教。

——摘编自(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21世纪将是人类的新轴心时代。在这个新的轴心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状况将不是各自独立发展,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各种文化将由其吸收他种文化的某些因素和更新自身文化的能力决定其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将会成为21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跨文化与跨学科研究会大大地发展起来。……新的轴心时代的文化将不可能像公元前5世纪前后那样由少数几个伟大思想家来主导,而将是由众多的思想群体来导演未来文化的发展。可以预见,21世纪的思想文化也许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世纪。

——据汤一介《瞩望新轴心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轴心时代与轴心时代的不同及形成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隋朝监察制度的基础之上,唐朝监察机构更加健全。中央最高监察机关为御史台,御史台下设有三院:台院、殿院和察院。台院主要负责管理御史台内部事务,弹劾官员、处理案件;殿院主要负责朝廷供奉仪式,巡察京城内外不法之事,监督国库出纳;察院主要负责监察尚书省所属六部的工作,巡查地方州县。地方设监察御史,负责监察所属州县。此外,唐朝统治者汲取了隋朝的教训,高度重视谏官的作用,广开言路,注意纳谏。唐太宗时颁布《令群臣直言诏》、唐玄宗时《令百官言事诏》,进一步推动了言谏制度的发展。

——摘编自李超《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历史借鉴》

材料二   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是1986年恢复的。19932月,我国监察机关有所改革,监察部和中央纪委合署办公。2016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浙江、山西三个省市开展了建立监察委员会的改革试点,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权的专责机关。《宪法》第八十九条   明确了我国的监察机关由国务院领导,界定了监察机关行政监察地位;现行的《行政监察法》自2010101日起施行,规定了我国监察机关的设置、地位、职责、权限、监察程序、责任等内容,是我国监察制度的基本法。我国对公权力进行监督的主要形式除了行政监察监督外,还有党的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

——摘编自邱晓宁《论我国监察制度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监察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现今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监察制度调整的原因。
2021-07-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三湘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对这场战争的支持比北越领袖对毁灭性的伤亡和破坏的忍受力消磨得更快,美国政府低估了北越人民统一越南,驱逐美国部队的坚定决心。美国在越南每杀死一个共产党人,就要花费322,000美元,而国内的贫穷项目却只得到每人 53美元的额度。当民权领袖和社会积极分子看到用于反贫困的资金被战争吞没时,他们感觉被出卖了。在国内大后方,被查禁的美军在越南暴行报道纷纷曝光,全国各大校园炸开了锅,学生愤怒的抗议导致几百所大学关闭。

——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

材料二   北越60万士兵以及无数老百姓被杀,5.8万多美国人死在了越南,30万人受伤,15万多老兵染上毒瘾或酒瘾,有些人有严重的心理错乱。美国人民对军队失去了尊重,很多年轻人认为服兵役是堕落的事情。越南战争最初被说成是代表民主理想的圣战,结果证明民主不是那么容易传到第三世界国家去。美国本来想向全世界表明美国会坚定不移地遏制共产主义,但这场战争消磨了全国人的意志。战争还破坏了国内政治的力量均衡状态。

——乔治·布朗·廷德尔《美国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越南战争的历史影响。
2021-06-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仿真(2)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人类历史上,为了生存与抗争,这样一支队伍的远征,其事迹常常引起后人的无限遐想和长久惊叹。当时与后来不少人,习惯于把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到1936年的长征,视为创造奇迹的军事行为…从军事上讲,长征的确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但从政治上讲,长征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历史大转折,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大变局。

——陈晋《长征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红军在长征途中共爬过了18座山脉,其中有5座终年积雪,占领了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范围,通过了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368天,红军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到陕北,平均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牺牲。

——《数字长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远征”的原因。材料一中的“战略转移”具体是指什么?
(2)材料一中政治上的“历史大转折”是指什么?定是如何实现“历史大转折”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远征“难”的具体表现。
2021-06-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1-06-09更新 | 5301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 年7月,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策划召开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英法联合以色列于 10 月29 日,对埃及发动军事打击。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世界各国人民支持埃及反抗侵略的军事斗争。一些阿拉伯国家与英、法断交,对英、法实行石油禁运。11月初,美国在联大紧急大会上提出立即停战的提案,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这个提案;11月5日,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侵略,并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决心使用武力” 恢复和平;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最终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斗争的胜利。

——摘编自胡才珍《从苏伊士运河事件看英美特殊关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斗争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历史影响。
8 . 西方政府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世纪70年代初始终在增加,并且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增幅大于GDP的增幅。然而,西方主要福利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10%的人群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持续显著上升,此外,福利国家政府二次分配的加强,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福利需求,阶层分化导致社会矛盾丛生,引发民粹风潮。由此可见,福利国家(     
A.是西方国家出现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B.进一步拉大了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
C.体现出西方国家二次分配的局限性D.难以解决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