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相继废除了金本位制,逐步形成了英镑集团、法郎集团、美元集团三个货币集团,各个货币集团都在争夺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权,国际金融关系处于混乱中。美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黄金储备量也大大增加,一度占有世界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在这一过程中,美元逐渐取得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强势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使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美元霸权地位正式明朗化、法律化。

——摘编自张善国《浅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原因》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双挂钩”体制,导致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和储备货币供应制的刚性和缺乏效率。同时,它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基础上的货币制度,不能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自20世纪60年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西欧等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此相反,美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际市场上美元大量过剩,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发生多次美元危机。1976年,世界各国齐聚牙买加,经过对黄金和汇率的讨论,建立了沿用至今的牙买加协议。

——摘编自黄鸿春《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并指出该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认识。
2024-01-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西周亡于戎狄东侵,四方民族开始由四方向中原逐鹿,戎起于西而东向祸周,狄起于北而东向侵邢、卫、齐、鲁,又南下祸周、郑。荆蛮自南北上,侵郑窥周又东与吴争两淮。东夷自山东半岛南下淮南、皖北。吴越起于江浙而北上黄池、徐州争盟。四方民族的入侵,在中原出现抵御入侵的战争,这样形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轮流坐庄的霸主政治。四方民族和中原人民充分地交流,加速了蛮夷戎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进一步消除了民族间的差异,为华夏族的形成积蓄了丰厚的基础。长期的斗争促进了我国社会制度的转变,积极地促成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思想的形成。

——摘编自郑梅玲《论春秋时期民族的迁徙转化》

材料   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华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地区,都相继成为直接作战的战场。1937年国民政府正式发表迁都重庆宣言,自此始,国民政府各机关陆续踏上西迁之旅。工人、学生、难民等,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往西南的四川、西康、云南、贵州、广西和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大后方地区,形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大规模人口内迁运动。

——摘编自谭刚《抗战时期人口内迁背景的西南大后方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周时期民族迁徙的特点,并说明其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人口迁徙的新变化,并分析当时人口大规模内迁的主要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作为精英阶层创造的博物馆,自诞生起就不自觉地带有强烈的精英文化的基因,这决定了博物馆服务对象的角色不自觉的偏向精英阶层。而民主趋势下,普通大众权利的获得使得博物馆又不得不重视大众的文化权益。16世纪中叶,收藏被受教育阶层视为一种有修养的绅士行为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收藏主要涉及文化艺术、自然奇珍和历史古物,由于启蒙运动的推动,19世纪公众将自己藏品捐出成为潮流。法国大革命后政府宣布将卢浮宫变成国家博物馆,在理论上强调博物馆成为普通人可进出的场所,“这些国家的艺术属于自由平等理念下诞生的新社会全体公民所有”。

——摘编自潘继业《西方博物馆公共化中的精英力量》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交涉中常常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与外国人沟通必须“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恭亲王奕䜣也感到清政府在外交中的劣势,于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官办外语学校同文馆建立了。同文馆博物馆是辅助教学的设施,藏有新式机器(模型)、动植物、医学标本、矿石等。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同文馆总教习后还从国外购买了一些藏品,藏品的陈列主要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只为同文馆教授学生使用,并未对社会公众开放。虽然庚子之变打断了它的发展历程,然而其曾经的管理和陈列都为后期博物馆事业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摘编自陈思清《近代中国学校博物馆发展研究(1876194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师同文馆及其博物馆建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博物馆的共同贡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思维以意识形态对立为核心特征。苏联解体后,美国沿袭了冷战思维,使其至今仍在外交政策制定中扮演重要角色。进入21世纪以来,在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美国冷战思维呈现出回潮态势。2017年以来,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美国渲染中美关系中的大国竞争和权力争夺属性,强调与中国的意识形态差异,对中国的正常发展进行污名化。拜登政府进一步炒作涉疆、涉港、涉台议题,以中国新疆的所谓人权问题为由通过立法方式对华展开贸易制裁,对中国香港选举制度展开抨击,持续对台军售。美国还组织举办了全球“民主峰会”以孤立打压中国,攻击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对华意识形态攻势日渐猛烈。根据意识形态差异,美国在全球和区域组织中组建排他集团,谋求对中、俄进行全方位的遏制和围堵,加剧了世界的分裂对抗。美国把中国视为当前国际秩序的最大挑战,多次鼓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试图与中国经济脱钩断链。美国冷战思维的回潮与其在世界“东升西降”变局下的霸权护持焦虑以及国际秩序分化裂解态势下的领导力重塑需求有关。

——摘编自张启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美国冷战思维回潮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1世纪美国冷战思维回潮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1世纪美国冷战思维回潮的影响。
2023-07-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痛苦之后,各国已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即健全的国际货币制度和稳定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对世界贸易的扩展和经济的繁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努力实现国际货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要求。1942年至194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负形势比较明朗的时候,英美等国便开始检讨两次世界大战和全球经济大萧条所带来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和无序,酝酿着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摘编自刘虹蕴《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起源和演变》

材料二   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比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世界人均GDP每年提高3%。在全世界GDP总额增长近5%的同时,国际贸易额年增长近8%,这样的增长影响了所有的地区……其原因是行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

——摘编自宗建亮等《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世界经济波动与国际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0~1973年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的采用和向定居社会的转变,将人类暴露于以前从未遇到的大范围疾病面前,结果是健康的严重退化。定居社会的发展意味着渐多的人口最终得挨在一块生活,或者至少得时常地 相互接触,这一点对人类的直接环境和他们的疾病都有深远的影响。主要的变化是人类日益暴 露于传染性疾病之下,这些疾病的爆发构成世界大部分地区复杂社会演化的永久背景。

——[英]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些变化对疾病传播造成 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 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 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 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 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在《美国被遗忘的传染病》中,克罗斯比探讨了 1918—1919年大流感对美国和世界历史的 影响。他认为,这场大流感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传播到以欧洲国家为主的第一次世 界大战参战国,造成了大量士兵和平民的死亡。据保守估计,大约有55万美国人死于这场流 感,而美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死亡的人数总计 42.3万人,远远少于这个国家在10个月之内死于西班牙流感的人数

刘文明《从全球视野与生态视角来考察历史一克罗斯比治史方法初探》


(3)1918-1919年大流感起源于哪个国家?克罗斯比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采用了什么方法?

材料四   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尔德堡格说的一 句有些让人诧异的话,而瘟疫背后的几乎所有真相都让人吃惊人类可以从容地对付咆哮怒 吼的雄狮和虎豹,却奈何不了无声无息的蚊子和跳蚤。任何和我们亲密的动物都可能成为我们 致命的杀手。寄生物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游移以及它独特的潜伏本领让人类痛苦不堪,所谓的抗 体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我们自欺欺人。

叶金《人类瘟疫报告:非常时刻的人类生存之战》


(4)《人类瘟疫报告》一书中指出,“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是考场”。你 是如何理解瘟疫“在当代是考场”的。
7 . 【日本侵略战争】

材料一   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摘编自刘德斌等《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因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而投入大量物资和人力,国力虽持续消耗却无和谈之迹象,加上与欧美国家关系的恶化,使得日本在国际上日渐孤立。后来美国、英国和荷兰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断绝其战争物资的输入,美国等国提出恢复贸易的条件为日本从中国撤军。日本在与欧美列强发动战争与撤兵之间选择了前者,并计划夺取亚洲的欧美殖民地。1941127日,日本帝国海军向美国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战,同时在西太平洋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菲律宾等地发动攻击。194112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背景及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七七事变后,苏联谴责了日本,主张援助中国,但由于美、英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苏联拒绝了中国签订“中苏互助条约”的要求,只同意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得同意。1937年8月21日,中苏在南京正式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虽然国民政府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这毕竟是中国外交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条约签订后,苏联开始在军火物资、飞机以及军事技术人员等方面,大量援助国民政府,并与中国签订了信用贷款等协定。与西方大国对侵略者持纵容态度相比,苏联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对苏联而言,签订的条约阻止了国民政府接受日本的和平条件,成为中国坚持抗战、不与日本妥协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编自刘小宁《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一种常见观点认为,英国议会产生的背景是王权衰落,而且议会的产生进一步削弱了王权。但实际上中世纪的议会并非一个独立的机构,它由国王召集,并决定召开时间、地点及议程安排,它的本质是“国王的议会”。这则材料旨在说明当时英国(     
A.封君封臣关系紧张B.王权摆脱教权控制
C.政治具有民主色彩D.国王仍是统治核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1年,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黄金不再在人们手上传来传去。人们贪婪的手掌再也无缘接触它。黄金如今沉睡在地下,再也看不见。当众神不再身着金黄色的盛装在地上漫步时,我们便开始理性地看待它们。”这段话的背景可能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确立B.白银取代黄金成为流通货币
C.国际金本位制度走向崩溃D.金币代替黄金在国际间流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