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38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民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清时期,前来中国进贡的外国使节称为“贡使”。据记载,贡使来华,旨准京城觐见,来往国书,献奇珍异物。帝嘉许,与之贸易,倍偿之。这种“贸易”形式(     
A.有效阻止了西方的经济侵略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造成了封建政府的财政负担D.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2024-01-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夏文是西夏立国前仿照汉字创制的,与汉字一样,属表意性质的方块字,形体方整,结构复杂,笔画较多,其文字构成受到汉字“六书”影响,有规律可循。《宋史》记载西夏文“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画颇重复”。西夏文创制后,便“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蕃语”。《番汉合时掌中珠》是一部精心编纂的党项人和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的工具书,也是最早的双语双解四项词典。全面反映西夏法律、社会的西夏王朝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既取法中原王朝法典之长,又依据西夏实际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为中华法系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摘编自史金波《西夏文中的中华文明》

材料二   1728年,雍正帝发动了一场推广“官话”(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北方官话)的运动,这场运动以福建、广东为中心,涉及到全国“凡有乡音之省”,要求“凡官员有莅民之责,其言语必使人人共晓,然后可以通达民情,熟悉地方事宜,办理无误”,“如八年之外,不能官话者,举人贡生监童俱暂停其考试,遵照在案。”此后,福建、广州一带先后建立起了很多专门学习官话的书院——“正音书院”。

——摘编自邓洪波《清代的推广官话运动考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夏文的特点及其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雍正帝推广“官话”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
2024-01-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资治通鉴》记载,“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由此可知两税法(     
①征税标准以资产为主   ②不再征收人丁税
③增加了税收名目          ④一年分两次收税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13次组卷 | 56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以下是史料记载的宋代体育娱乐活动情况。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运动项目史料记载
相扑《梦粱录》:“瓦市相扑者,乃路岐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摽手之资。”
马球《东京梦华录》:“琼林苑宴殿南面有横街,牙道柳径,乃都人击毬之所。”
捶丸《捶九》:“城间小儿喜捶丸,一棒横击落青毡。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
A.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B.体育运动备受政府重视
C.农民阶层的生活状态D.崇文尚武思想受到推崇
2024-01-1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云梦睡虎秦简》中的一枚,该竹简记载的是《秦律》相关内容。该竹简反映了当时(     
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何论?
货(罚)徭三旬(三十天)。诬(诽谤)
人何论?当黥(脸上刺字)。

——云梦睡虎地秦简

A.赋税徭役繁重B.基层治安混乱C.刑法严酷苛刻D.社会风气较差
8 . 《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而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渔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盗”。据材料可知,“海禁”政策 (   )
A.破坏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B.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C.阻碍了新经营方式的发展
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殖民侵略
2023-09-11更新 | 340次组卷 | 50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元史》记载,元代礼部尚书约82人,族属可考者78人。其中,汉人46人,占59.0%;蒙古人14人,占17.9%;色目人11人,占14.1%;南人7人,占9.0%。这一现象反映出元代(     
A.民族平等政策的实施B.民族交融进入高潮
C.注意缓和统治阶段矛盾D.儒家礼制得到贯彻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南亚次大陆,取代了婆罗门教,获得广泛传播。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将其定为国教,并派遣僧侣向外国传扬,中经迦腻色迦王尽力提倡,公元56世纪达于极盛。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南亚次大陆的部落大部分进入国家形成时代,出现大大小小20多个国家,其中较为重要的有16国,这些国家间不断发生冲突、兼并,使社会各阶层深感不安,他们需要寻找新的精神依托与出路。当时正在兴起的政治上、经济上占有实权的奴隶主官僚、商人,也要求改变婆罗门垄断的局面,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动荡的社会中,佛教以它的“中道”主义取得社会的支持。

——摘编自朱锡强《佛教在印度兴起与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在印度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