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63 道试题
1 .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     
A.保障了文官选拔的开放和平等B.推动了民国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C.有助于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2 . 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022-06-14更新 | 5351次组卷 | 50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3 . 【中国近代选官制度】

材料一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

——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此后国民政府颁布了《考试法》《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条例》《应考专门资格审查规则》等多项法律和法规,内容详尽周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同时从1931年到1947年,中央举行的高等文官考试和普通考试各有14次,地方举行的普通考试有20次。但这一时期,绕开考试任用文官的名目繁多,为国民党进入公务员队伍大开绿灯”。

——摘编自乔珍明《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在南京国民政府的运行成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4 . 中国的奋斗

在洋务新政推动下,近代军事工厂由当初以手工制作为主的安庆内军械所,发展到1890年时的21个局厂。各省督抚为了强化本辖区内的武装力量,也纷纷自筹经费创办机器局,于是中小型机器局相继出现。其中,大中型军事工厂有10个,均可制造新式枪炮、弹药、机器和冶炼钢铁,成为近代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中最早的一批现代机器生产企业。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洋务新政中近代军事企业的特点。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2)依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结合所学,说明在这些思想下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林韦《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3)材料中“这个可珍贵的时刻”指的是哪一时间?结合所学,简述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序号大事
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4)从上表中任选两个事件,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对主题进行说明。
2023-01-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因此,这一观念成为普遍适用于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的价值。但是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二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渐引入。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说:“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其后,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材料三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技术爆炸式发展,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民族共同体”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因及意义
2022-02-13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 月初政府大批逮捕学生, 促成了这个大联合的形成,而且上海及其他地方 的商人、工人也开始用罢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条对抗政府的联合阵线的形成……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正如事件发生以后所显示的,是一股被日本及中国政府所忽视的全新 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浪潮。另一大因素,特别与抵制日货和商人罢市有关,是中国和 西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经济力量与日本在利益上存在的冲突。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能够向纵深发展,12 20 日,中国共产党通过共 青团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同胞宣言》, 号召学生“把反日救 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 12 27 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学生运动要得到持久性”,“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的斗争配 合起来,才有可能”。这就为中国青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毛泽东选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联合阵线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 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向纵深发展”所采取的策略,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抗日救亡斗争”的名称并分析其影响。
7 . 强力反腐、依法治国是2014年国家的顶层设计,也成为街头巷尾老百姓的热议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古代的选官和监察

材料一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日状元或状头。……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来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摘自《百度百科.科举制》

材料二   ……所以说无约束的皇权是万恶之源,无论多么缜密的监督网络,如果漏掉了皇帝这条最大的鱼,监督体系最终都会变成一种摆设。而当监督体系完全失效之后,就是新的一轮农民起义、王朝更替。……然而曾经强盛的明王朝,同样也因官员的腐化走向了灭亡,并没有逃脱封建王朝历史轮回的命运。其兴也吏治,其败也吏治,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


——《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成败》

探究主题二西方的法律制度

材料三     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材料四     法国真正步入民主宪政的轨道是从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开始的。……1875130日,瓦隆提出的确认共和制为正式政体形式的宪法修正案在议会以3533521票的多数得以通过。同年2月和7月,国民议会又先后通过关于参议院组织法、国家权力组织法及国家权力关系法,合称1875年宪法。

——《立宪主义的源流和发展》

材料五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探究主题三现代的依法治国

材料六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读书人要得到正式官职一般需经历哪两种考试?由此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要设置的监察机构。监察体系的建立为什么没有使明朝避免“败也吏治”?
(3)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罗马法所蕴含的法律理念是什么?根据材料四,说明“法国真正步入民主宪政的轨道是从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开始的"。近代资本主义法律与罗马法之间有何关系?
(4)我国确定第一个宪法日距离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已多少周年?指出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根据材料六,分析全国法制宣传日的设置在我国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2021-08-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6年,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       
A.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和平等性B.是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C.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2022-04-27更新 | 766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期末模拟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政府沿用隋朝的粮仓,并在洛阳附近营建大型国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规模最大,粮窖总数400个左右。第160号粮窖还保存有一窖已炭化的谷子,约50万斤。仓窖所储粮食主要是从华北地区运来的租栗和江南地区运来的租糙米。仓城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并有驻军守护。地下储粮采用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


——摘编自《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王恺考古文集》等

材料二   袁隆平(1930-2021年),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60年代,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袁隆平却说:“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于是,他通过一点一点地观察、寻找、研究,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杂交稻亩产量。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80年代以来,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造福全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梦想,也是全中国人的梦想。袁隆平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之崛起与创造,也是全世界、全人类之福。

——摘编自吴双江《袁隆平:初心依旧,梦想不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前期国家粮仓分布的特点并概括当时国家粮仓得以大规模兴建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研究推广杂交水稻的意义并概括袁隆平的作为体现的时代精神。
10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有关政策。

材料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繁荣稳定。祖国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斗争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的前景。


(1)材料一中的诗句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史实,其原因各是什么?
(2)2019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多少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央政府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具体方针,指出两岸关系发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2022-02-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