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图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A.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
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D.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
昨日更新 | 69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3 迁徙、贸易与文化交流交融(选必3第3~4单元)
2024高一下·天津·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一词成为非洲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主要是因为埃塞俄比亚(     
A.坚持不懈的斗争捍卫了国家独立B.领导非洲各国进行联合斗争
C.揭开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D.维护国家主权实行民主政治
7日内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2 世界近代史(纲要下第3~6单元)
2024高二下·天津·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年至1815年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得以发展B.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
C.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D.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逆转
2024-06-14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迁徙、贸易与文化交流交融(选必3第3~4单元)
2024高二下·天津·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1—13世纪,大量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等,欧洲由此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进而掀起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由此可见,古代阿拉伯文化(     
A.民族特色十分明显B.是希腊文明的源头
C.影响欧洲思想解放D.贯通了东西方文明
2024-06-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选必3第1~2单元)
5 . 春秋初期的《左传》主张:“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春秋晚期时,孔子主张:“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战国时期孟子亦称:“往者不追,来者不距(拒)。”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儒家学说成为主流B.民族关系逐渐缓和
C.政治格局发生变化D.民族差异不复存在
2024-05-06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6 .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B.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
C.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共同发展D.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2024-04-26更新 | 195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4 战争与文化交锋及文化传承保护(选必3第4~5单元)
7 .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让刺史以“秩六百石”而监察两千石的郡太守、诸侯国相。同时,又明确规定“以六条(皇帝诏令中规定的六条监察内容)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察)”。汉武帝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       
A.提高朝廷行政效率B.削弱郡国行政权力
C.扩大封建统治基础D.稳固大一统的局面
2024-04-16更新 | 320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8 . 下图所示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日用陶器。这些陶器可用来说明二里头文化(     

A.具备早期国家形态B.形成了多元发展格局
C.对外辐射能力加强D.汇聚了多元文化要素
2024-04-12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9 . 王阳明曾写诗道:“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后来又创诗篇:“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这些诗篇反映出王阳明(     
A.注重内心警醒与反思B.关注底层民众的困苦
C.开始萌生出忧患意识D.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10 . 1842年,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事……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这种变化说明了(     
①民国政府积极维护和争取国家权益     ②国际法思想进一步传播
③天朝上国理念一直影响着外交决策     ④国家主权意识逐步增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