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帖亦称名刺(类似今之名片),古已有之,在明朝士大夫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宦官刘瑾受宠用事,“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以致“京师红纸价顿长十倍”。郎瑛(14871566年)在其著述中写道:“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可谓暴殄天物,奢亦极矣!”

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必兼亲者,方加‘眷’字。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

——摘编自(日)岸本美绪《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名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名帖变化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52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下表为某同学对13世纪以来世界重要城市的分类笔记,其中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可以归入(       

编号

类型

城市举例

新航路开辟前的欧洲贸易或金融中心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
新航路开辟后的国际贸易中心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
受益于运河的港口城市或商贸中心纽约、曼彻斯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2024-04-17更新 | 177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辽宁卷03)(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4 . 【服饰制度与中华文化】

材料一   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春秋时期的深衣、汉代的曲裾和直裾、唐代的襦裙、宋代的圆领袍衫、明代的比甲等,展现了华夏服饰的美观大方与纷繁多彩。将华美的形式与威严的礼仪融为一体,是华夏服饰的一大特色。古代统治者将服饰视为一种礼仪、礼制,通过服饰的不同来区分尊卑,划分等级。长期以来,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通过服饰与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

——摘编自《中国衣经》《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华夏服饰中的儒家文化内涵》

材料二   “服妖”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对封建礼制中“服制”象征体系的背叛和挑战;其二,“服妖”为一种“妖风”“妖象”,可能对封建政治统治造成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多发,如最高统治阶层“好胡”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社会习俗、服饰习惯等方面的“胡化”。唐代时出现“时世妆”一词,到明清两代“时尚”“时髦”一类名词的出现,不仅仅是服饰冲破礼教拘束的例证,更是从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在服饰生活上对时尚的憧憬和追求。明末,“服妖”现象发展到极致,出现僭礼的现象。

——摘编自周韦《从“服制”与“服妖”论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妖”现象出现的原因。
5 . 元朝发行中统钞时,以银作钞本,可以随时兑换白银;如遇市面上流通的钞票太多,政府马上抛出白银收回中统钞,以调节和控制纸币的正常流通。据此可知,元代(     
A.实行以白银为本位的货币制度B.成功杜绝了通货膨胀现象
C.政府积极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D.金属货币退出了历史舞台
2024-02-29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6 . 在北魏平城时代,皇室宫廷宴会并不赋诗,而是举行射箭比赛,全然保持游牧民族的风气。到洛阳时期,君臣游宴中已加入了文学活动,王公贵族的庭院、佛教寺庙,都成了士人的文学活动场所。该现象说明北魏迁都后(       
A.地域文化南北分明B.中原文化得到复兴C.佛教与儒学的交融D.南朝文学受到推崇
2024-02-22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79年2月,四川省委率先制定了《四川省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快生产建设步伐的试点意见》,放权让利,赋予企业部分经营自主权。到年底,四川 100个试点企业中,有 84 个取得较好成绩。这一做法(     
A.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完全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C.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D.开创了企业管理改革的新方向
2024-02-06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20世纪非洲文学的发展历程。据此可知,20世纪非洲文学(     
时期特点
最初20年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并对宗主国文学进行模仿。
20到40年代对民族历史进行回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黑人性运动”。
50到60年代控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暴行,讴歌独立精神。
70年代以后将对传统文化冲突的描写转移到殖民主义结束后新的社会问题的呈现。
A.体现了族群文化的多元B.将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的中心
C.强化了区域文化的认同D.折射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清代,关公戏在宫廷和民间的舞台上纷繁热闹上演。宫廷大戏《鼎峙春秋》10本240出中,关公戏就有55出,涉及的剧目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云长义勇辞金》《华容释曹》等,民间剧目更是繁多。这说明关公戏(     
A.促成了教化思想体系的形成B.蕴含着统治者与民众共同的价值追求
C.发挥了治理国家的主要作用D.成为民众价值判断的标准和理论依据
2024-01-28更新 | 30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下图是1951年发行的宣传画,画面中工厂车间的墙上是“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的图表,每个月的指标直线上涨。对该图解读合理的是(       

提高产量就是加强保卫祖国力量
A.工商业改造已完成B.大跃进正如火如荼
C.抗美援朝鼓舞生产D.一五计划成效显著
2024-01-28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