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B.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C.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2019-12-08更新 | 163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17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的优势在于
A.海外贸易
B.和平环境
C.地理位置
D.宪政制度
2019-09-04更新 | 170次组卷 | 3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也说道:“中国民族,其历史之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力。

——摘自《16-18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对欧洲的影响再研究》

材料二:1820—1940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单位:10亿“国际美元一<1990年>)

年份中国日本欧洲美国世界
18202192218813715
1890206396302161561
1913242699975202667
193328913711816063304

——摘自《中华百年祭1820—1945经济图文档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学者对17、18世纪中国的看法,结合这一时期中西方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评述这一看法。
(2)概括材料二中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所呈现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19-06-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代最好的工匠是属于官府的,最好的工艺品皆是由官府所造的,而宋代的名瓷则多为民间的工匠所造。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
B.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
C.程朱理学的积极倡导
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如《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丞家药肆”等;《东京梦华录》也有“张家酒店”“东鸡儿巷郭厨”“郑皇后宅后宋厨”“王道人蜜煎”等记载。这说明宋代
A.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
B.工商业大多集中在居民区
C.城市坊市制度被打破
D.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
2018-12-20更新 | 227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这表明
A.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B.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
C.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
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018-12-18更新 | 155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汉武帝初置刺史时赋予其“六条问事”的权力,包括政、刑、民、选署等诸多方面,都是郡国事务的重要事项,并且主要针对地方郡国二千石官员。但同时规定“非条所问,即不省(察)”。据此可知,刺史
A.以轻御重、以小监大
B.职权受到明确限制
C.为了削弱相权而设立
D.成为地方最高长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国民党是现时中国唯一强大的民族革命组织,它以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学生和工人为依据……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共产国际作出这一决议的主要根据是
A.1912年以来国民党的反封建斗争历程
B.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的需求
C.1921年中共建党时所面临的工作困难
D.1922年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社会形势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人。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又增加到280余名,1902年为500多人,1903年1300多人,1904年达2400多人。1905年至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高潮……留日学生人数猛增到8000多人。与19世纪清政府派往欧美的留学生大多学习理工和海军不同,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军事、商业以至音乐、美术、体育,应有尽有,其中以学政法和陆军为最多。

——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   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共派出了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中国向苏联派出的留学生,大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苏联的高等院校、企业、设计院和科研机构,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技术干部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有11000多名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

——《中国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生》(凤凰卫视2010年4月29日)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晚清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活动的表现有何异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时期留学活动出现差异的原因?
2018-08-03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71年,沙俄趁我国发生西北回民叛乱之际出兵强占伊犁地区。曾纪泽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伊犁问题。他把伊犁问题划分为分界、通商、偿款三大端,三者中他似分界为最重要,最终通过在商务和赔款上对俄国的让步与俄国签订了《伊犁条约》。《伊犁条约》受到中外人士的普遍赞誉,但他为了避免战争,对沙俄一再让步,使中国丢失了一些本来可以收回的权利。曾纪泽认为“外国人不讲道理,中国人不明事势”是中外屡次发生冲突的根源,要想避免冲突,中国人首先应该严格约束自己,诚待西人,无错可纠,只能是“理屈在彼”,而不可能“理屈在我”。他还提出“邦交不可长恃”,自强才是外交的后盾,坚持外交的自主性。

——整理自李芸《曾国藩、曾纪泽外交思想之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曾纪泽用和平方式解决伊犁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纪泽的外交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