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7年以来美国政府破坏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事件(部分)

时间重大事件
2017美国政府税改,鼓励美资的跨国公司将海外资金汇回国内,使得全球跨国投资规模下降
2017美国政府指责《巴黎协定》让美国背负不公平的经济代价,宣布退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2018美国政府终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替代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加入了对美国有利的条款

——摘编自陈东《区域一体化演变趋势与我国中长期应对策略》

材料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相继宣布成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大力发展面向东盟、中亚等地区的对外投资和发展计划。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出台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差异,并谈谈你对这种差异的认识,(要求:分析需结合两国具体国情、逻辑清晰)
7日内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测A基础卷】模块-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的觉醒示意图

材料二  亚洲的觉醒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对亚洲来说,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是亚洲命运的重大转折点。这场革命为亚洲资产阶级日后继续革命和无产阶级起来领导革命提供了营养。亚洲的地平线终于出现了曙光。

——摘编自林承节《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亚洲的觉醒”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练】专题02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卡尔马克思(18181883),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1841年马克思毕业于柏林大学法律系,主张“对现存的一切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同年,与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关于工人运动及其策略的思想。1848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马克思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即第一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对1/3个世界来说,并赋予其权威性。在这里,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的固化剂,虽然马克思本人永远不会赞成任何一种秩序,”时至今日,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摘编自戴维麦克《马克思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2024-09-15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练】专题0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后来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

(1)“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请运用这一方法对上图加以解读。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隋炀帝开凿运河”的看法。据此,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认识史事?
2024-09-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初高衔接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做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主张,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要评述南京国民政府的选官制度。
2024-08-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时训练练习卷--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伦敦城市发展史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盎格鲁—撒克逊人统治了英国。当时的英国国家分裂,城市颓废,生产停滞,人们大多生活在庄园里,勉强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

公元7世纪,伦敦得到罗马教会的支持,成为主教城市。伦敦经历了从废弃到复兴的曲折发展。市内大量宗教建筑拔地而起,教区服务更为完善,圣保罗教堂建立,成为国王加冕的主要场所,居民也依靠举办宗教仪式来获取身份认同。

10世纪的农业革命奠定城市复苏的基础,庄园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带动贸易和手工业发展。伦敦成为英格兰最大的铸币中心,铸币厂、市场和新的商业定居点初具规模。

11世纪诺曼征服以后,威廉一世将政治中心搬到伦敦,随着城市地位提高,城市贸易发展,人口增多,城市范围向西、向南扩展,手工业行会、商人公会、专门化市场、码头港口、城市旅店酒馆等诸多服务型建筑大量出现。市民群体提出自治诉求,市政厅和行会大厅成为市民自我管理的主要据点,置办地产的主导权从教会和贵族手中转移到了商人集团。

14世纪中叶,以伦敦为核心的道路网已经形成,城市人口达到8万多人,伦敦成为欧洲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这些变化为近代早期英国的腾飞,乃至孕育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夏志强《12—15世纪伦敦的城市布局和空间演变》

概括中世纪伦敦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4-08-02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练】专题01 中古时期的欧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6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以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注:指近代科学)”。书院创立新式考课制度,题目登载于《申报》,应试者邮寄课卷,由书院评定等级、发放奖金,并择优刊发。18861894年,命题者有北洋大臣李鸿章、南洋大臣刘坤一、津海关道盛宣怀、招商局总办郑观应等17人。应征士子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等十省,累计获奖2090人次,刊出优秀文章345篇,正所谓“四方风动,群彦云起”。

材料二   格致书院考课命题分类统计表(18861894年)

考课命题类别

题数

格致类:格致概说、格致分支学科(天文、物理、化学、医学、测量等)

24

语文

2

教育与人才

13

富强治术:工业、轮船铁路、商贸利权、邮政、农产水利、社会福利

33

军事防务:边防、海军

7

政治:国际形势、议院

8

其他:刑律、捐输、教务

5

材料三

1889年李鸿章为格致书院命制考题如下:印度近来讲求茶利,不遗余力……印商近以华茶掺和印茶,冀畅销路,始则华多而印少,继则华少而印多,中国茶利后此必渐为所夺。能预筹防弊之方欤?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概括格致书院“新式考课”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024-08-01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练】专题02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特征具体情况
17世纪是英国革命时代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同时,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高潮。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了一副17世纪的“双元革命”奇观。
18世纪是英国剧变时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改变了农业社会,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改变了时代潮流。
19世纪是英国高峰时代英国站在世界的最高峰,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并且让整个世界向英国靠拢,去学习英国,走近代化道路。
20世纪是英国衰落时代英国逐步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真正回归她“应有地位”的时代。

——摘编自张娟、胡斌《从“革命”到“革命”:走在历史岔道上的英国》等

围绕英国发展史,任选或补充一个时期,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时代特征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7-30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7 世界史(主观题汇编)-【好题汇编】3年(2022-2024)高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这条政策区别于以往的主要意义在于,解决了当时由承包制引起的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为乡镇企业在新环境下指明了发展路径。此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来源。1978~2006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由人均年收入308元增加到8369元,乡镇企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8.2%提高到46.4%,乡镇企业已成为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乡镇企业带动了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开启了城镇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晓寒《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由于当时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市工厂可以将一部分宜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这给城市工业的“三废”等污染进入农村地区提供了渠道。一些高污染的行业如造纸、化工等则以联营、分厂等名义进入农村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198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明确指出“禁止污染向乡镇、街道转移”。此外,这一时期农村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在促进乡镇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一是乡镇企业未经处理排入环境中的“三废”,导致了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二是乡镇企业为扩大规模,大量砍伐森林,占用耕地,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从污染范围和程度来看,乡镇企业引致的污染已远超城市工业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合理规划,应当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摘编自闵继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环境治理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2024-07-16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练】专题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辣椒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时称“番椒”。明代的外来物种还有番豆、番茄、番薯等。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年,杭州)称:“番椒丛生,白花,子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高濂随有番椒的形态记录,但却忽略了它的食物属性。辣椒最早作为食物的记载出自贵州的地方志,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思州府志》中写道:“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等

材料二   17世纪以来辣椒在中国各地至少出现过57个不同的名字,如“番椒”“海椒”“秦椒”“赛胡椒”等。直到19世纪初,“辣椒”这一名称只在3个省使用过,但到了19世纪末,有17个省都已使用。到了20世纪初,对辣椒的叫法日趋统一、1949年之后几乎所有讨论辣椒的中文文献,都是以“辣椒”作为名字,全国各地高度一致。

——摘编自【美】达白安《吃辣——辣椒的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辣椒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述历史变化的原因。
2024-07-13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练】专题02 全球航路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