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商主义也被称作“工商业本位”,它既是近代的一种经济理论又是政策体系。早在14世纪初,英国就禁止输出任何货币或银锭并且保护本国贸易船只和国内纺织业,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在这时期,英国经历了中世纪以来首次人口快速增长、价格革命、农业革命、宗教改革及工商业扩张等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国民财富的构成及其分配开始重组,经济形式从自然经济向商业经济转变。新兴乡绅及工商业资产阶级逐步积累了强大的经济力量,要求国家统一,并开始向旧贵族的经济政治特权发起挑战。英法百年战争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之后,以王权的胜利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为标志,英国首先在拉丁世界的区域政治体系中确立了绝对主义的新型君主制。因此,王室财政开支迅速增加。如何使国家的预算最终保持平衡是新兴君主国面临的一个挑战。因此,以王权为代表的新兴民族国家与新兴经济和社会力量达成一致,重商主义应运而生。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558年——1603年在位),海外贸易商人与王室政府联手,众多的特许贸易公司应运而生,正是在此时,英国向海外扩张的海洋战略产生了。对海外贸易市场的开拓不仅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增强了英国的海上力量,使英国从一个海洋小国、弱国一跃而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海洋大国。直到1588年英西海战,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英国对西班牙商业霸权的挑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从此,英国加速迈向成为海洋强国和海外贸易大国的道路。

——摘编自姜娣《浅析近代早期英国的重商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重商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早期英国重商主义兴起的影响。
昨日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简牍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乡吏具体负责户籍的编造,县吏主要起监督、审核作用,户籍的正本放乡,副本呈县。由于乡吏是郡县任命,俸禄微薄,工作上经常有私派加征、盘剥百姓的行为。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户籍散乱。魏晋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户籍转由县廷编造,并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隋唐则彻底废除乡吏,继续强化以县廷为中心的治民方式。

——摘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等

材料二   隋唐时期,户籍人口依其年龄而有“黄小中丁老”的登记。到宋代,户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主户”与“客户”之间的区别,主户即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是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并且将全国的居民分为乡村户和坊郭户,即农村民户和城市民户,分别定等列籍。乡村主户五等,坊郭主户十等。坊郭户和乡村户皆由诸县三年一造版籍,推排物力,升降等第,送州府覆校,印缝保存。所谓物力,就是家业、家产、产业。对乡村户来讲,物力主要是指田地。而对于城市民户来讲,其物力则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两方面的内容。不动产即为房地产,宋人谓之屋业,动产则主要是指经营工商业的资财。

——摘编自黄天华《中国税收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户籍编造主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至宋代户籍变化的主要表现。
3 . “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为1936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

(大聪——哥哥,省立中学学生)
(小敏——弟弟,育才小学学生)
小敏:哥哥,我要问“鸦片战争”是怎样一回事?
大聪: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都下过禁烟的命令。
小敏:那么,怎么会同英国人打起来的呢?
大聪: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但英国商人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
小敏:林则徐就吃了败仗?
大聪:不!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海,封镇宁波,进逼天津,清朝皇帝不中用,怪林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琦善去和英人议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打进吴淞,进逼南京。清朝皇帝就和他们订立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小敏:……

材料二   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1)大聪的讲述,会让小敏对“鸦片战争”形成怎样的认识?
(2)你认为应如何书写“鸦片战争”?说明理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又在这里分流。地中海文明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延伸、扩展与提升,是前后相续的两个发展阶梯,而不是两个相互平行的系统。长期影响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发端于地中海,伊斯兰文化也以此为渊薮,印度文化不断受到波及,远离地中海的中国也受这一“文化强极”的影响。地中海是世界文化的漩涡,很难把它界定为“东”或“西”。

——摘编自史继忠《地中海-世界文化的漩涡》

根据材料,围绕“地中海地区的文化”,任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后国际体系的重大演进

国际政治结构国际政治结构中两极格局的瓦解和霸权争夺的消失,整个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在国际市场获得统一、资本技术可以更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得以充分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提升经济资源配置效率。
国际经济结构国际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均衡性,使得世界经济增长环境更加稳定,这为很多中小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合作选择,提高了它们从国际经济合作中获得合理收益的机会。
国际技术结构国际技术结构的多样化与全球生产的扩展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全球各地的沟通和协调非常便捷,为新兴国家参与全球生产并进而实现工业化提供了历史机遇和便捷途径。

——摘编自查晓刚《冷战后国际体系的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昨日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晚期,有英国学者提出“文明使命论”。他们认为,英国所代表的欧洲文明在海外的统治推动了亚洲和非洲的历史进步,将亚非带离野蛮时代,为亚洲和非洲带来和平、人道和符合文明标准的生活方式。在这种论断下,亚洲和非洲文明被欧洲统治者贴上懒惰、不诚实、欠缺原创性,没有任何发明的劣等文明标签,欧洲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准方式。英国政府允诺一旦亚非这些地区经过改造达到宗主国的文明标准便准许其独立。近年,有学者指出,人类真正的进步不在于同质化,而在于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要克服各类全球性挑战,共同走上现代化道路,必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及其对应的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只有通过不同文明、不同国家间的坦诚交流和互学互鉴,才能让各个文明的智慧充分迸发出来,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贡献力量。

——摘编自周欣平《文明的交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任一观点予以评析。(要求:明确列出所评观点,评析时须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英国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等。晚年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包括《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在这些书中,培根把实验和归纳看作相辅相成的科学发现的工具。他看到了实验对于揭示自然奥秘的效用,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使用建立在充分实验基础上的归纳法。培根的归纳法强调系统分析,强调实证支持,对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培根认为,“归纳法是发现个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制的工具,是获得支配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能起决定作用的形式的方法”。培根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认为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分子,即事物的简单性质。分子是有限的不变的,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由它的不同排列和组合构成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最重要的特性,运动是有规律的,其形式是多样的。培根还提出并论证了诸如“凡已授予或按一定条件预定之物均不可再议其价值或补偿”“重大刑事案件减刑的条件不适用于民事案件”“与其任由违法犯罪逃脱制裁,宁可选择违背先例”等法律思想。

——摘编自朱庭光《世界历史名人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根的主要学术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培根获得主要学术贡献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监督。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设转运使(管财政)、提点(管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除安抚使用武人皆用文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 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等,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 它的焦点在宋代。……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地方官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的观点,结合所学写出相关的史实。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夏季宁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在16世纪以来累积了不少白银,何以中国没有本土发展的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中国人数千年来以农为本,富有的人家,即使是晋帮、徽帮的巨商大贾,积累了资金也不投资制造业,而是置田买宅,他们都以土地为最主要的资产,所谓“取之以末,守之以本”……中国民间没有长子继承制,男性子嗣都有分家继承的权利。经过两代的转移,若以一家三个男孩为准,原有的财产已分割为九份,三代之后即是二十七份,积累的土地已成为许多小块。工业革命的诱因也就不存在了。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提取材料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其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却大部分运往欧洲销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了欧洲的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因此流向了世界各地,如马铃薯、西红柿、番茄、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和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土豆等)。……16世纪中叶,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以白银为财源,欧洲得以在亚洲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埃德蒙·柏克三世等《世界史:大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