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和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等诸海航路的船只,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材料二   人类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本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苏美尔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化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等。这说明,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封闭自守,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如果一定要讲究文化的“纯正性”,那么反而会因世世代代近亲交配而有退化淘汰之虞。今日世界在急剧地缩小,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不断交往,已势必将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

——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世界文明扩张的两种方式,并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文明扩张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起“桥梁”作用的三大帝国,并总结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内战前后,爱尔兰人种植的粮食被英国军队践踏,来自新世界的马铃薯既容易种植又高产,适应了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多山、泥沼的环境,很快成为人们的主食。作为欧洲“第二面包”,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优点,还可以充当极好的饲料。对爱尔兰家庭而言,一头牛所产牛奶和一英亩的马铃薯足以支撑一家人生计。经过英国的掠夺,爱尔兰人的土地不断减少,马铃薯在爱尔兰人最艰难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19世纪人口的快速膨胀对社会产生巨大压力,农民出卖劳动力,换得一小块土地种植马铃薯,而一旦歉收,饥荒很难避免。1845年夏,霜霉病侵袭爱尔兰,马铃薯大面积绝产,引发大饥荒,也导致疫病流行,有至少25万人死亡。大饥荒带来空前的移民运动,永久性地改变了爱尔兰的人口结构,在本国和美国都播下了对英国政府不满的火种。马铃薯病害和大饥荒教训警醒后人,“哥伦布大交换”带来的物种交流,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在全球一体化时代,一旦疾病大流行或是粮价大波动,处于全球链中的每一个国家都无法全身而退。

——据曹瑞臣《作物改变世界——以马铃薯对爱尔兰的历史影响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主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尔兰大饥荒”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物种交流的认识。
2024·山东泰安·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9月,在容闳等人的催动和运作下,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到达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对此,《纽约时报》刊发了一则题为《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消息:“旧金山,913日电:昨天到达这里的30名清国学生都非常年轻。他们是很勤奋和很优秀的小姐(因有辫子被美国记者误解)和绅士,容貌俊美,要比任何在这之前曾到美国访问的清国人都好看得多。”

——摘编自1872年9月13日《纽约时报》

材料二   1881年,基于各种历史因素,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共四批)——120名留美幼童被清政府勒令归国,大清第一次留美教育事业夭折。清廷撤回留学生的决定传到美国,以耶鲁大学校长朴德为首的众多美国知名人士联名上书清朝总理衙门,痛陈其不当:“贵国派遣之青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尽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论其道德,尤无一人不优美高尚。职是之故,贵国学生无论在校肄业,或赴乡村游历,所至之处,咸受美人之欢迎,而引为良友。盖诸生年虽幼稚,然已知彼等在美国之一举一动,皆与祖国国家之名誉极有关系,故能谨言慎行,过于成人。美国少数无识之人,其平日对贵国人之偏见,至此逐渐消灭,而美国人对华之感情已日趋于欢洽之地位。”

——摘编自容闳《西学东渐记》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中国早期留学运动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的王政在公元前509年废除之后,贵族建立了共和政体。共和国有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任期一年。执政官必须出身贵族,平民无权充任这个最高的职位。由于执政官的任期短,权力有限,彼此牵制,他们在实际上并不是最高统治者。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是由贵族垄断的元老院。元老院有广泛的行政和立法权,并有权监督执政官;公民会议的选举案和决议,也都必须经过它批准。在元老院的控制和富有者多数表决权的操纵之下,会议不可避免的成为贵族维护本身利益的工具。

材料二   早期的罗马官职都是无给职。在实际上能够享受担任公职权利的人,只限于那些有足够财产的人。衣食无告的平民,即使被选上了,谁也不能够枵腹从公。因此所谓一切公职都向平民开门的制度,其实只是在法理上如此。所以尽管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政治上的变革,罗马在实质上依旧是一个贵族共和国。政权并没有真正移到平民手中,仅仅是少数的平民高攀成为当权的贵族。

——摘编自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共和国的权力构成及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马共和政体及演变的认识。
2024-04-05更新 | 3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顾炎武指出, “刘石乱华(即刘渊与石勒在八王之乱后反叛),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据此可知,顾炎武(     
A.否定孔孟学说的正统地位B.倡导弃虚蹈实的学风
C.代表市民社会发展的需求D.批判八股取士的僵化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古时期欧洲建筑风格的演变

中古时期,欧洲建筑风格经历了由罗马式建筑向哥特式建筑的演变。罗马式建筑出现于中古时期早期,盛行于11世纪和12世纪早期,因采用典型的古罗马时期的拱券结构而得名,整个建筑结构坚固厚实、四平八稳,强调整齐壮观和粗犷有力。罗马式建筑主要体现在教堂建筑方面,是教会权威的体现。它外部没有装饰,是看上去十分简朴的乡村艺术表现形式。哥特式建筑始于12世纪后半期的法国,1314世纪成熟,盛行于欧洲。哥特式建筑是从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但它以五彩缤纷的玻璃花窗、轻盈纤巧的飞扶壁、玲珑剔透的雕塑和色彩斑斓的教堂内观为主要特征,集中于城市的哥特式建筑,兼有世俗性与宗教性、理性与非理性、神秘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多重因素。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等

分析说明中古时期欧洲建筑风格演变的成因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3-08-01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中古时期的世界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出版,以日心说否定了居统治地位达1300多年之久的地心说,给人类展现了一幅全新的自然界图景,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基础,使自然科学从神学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获得了独立生存的权利。此后自然科学便迅速发展产生一系列革命性的变革。当人们认识到这些知识变化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时,就把16、17世纪科学的巨大变化称为近代科学革命。

“近代科学革命”有它特定的含义,指从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到牛顿《自然哲学数学原理》的完成,即近代自然科学由诞生到确立时期的革命性变化。他包含着近代科学量和质的规定。量的规定性指接触和掌握属于近代科学范畴的一定量的知识内容。所谓质的规定性是指应学习和掌握近代科学的实验方法、数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实现自然观的转变或者说抛弃哲学思辨和直观猜测代之以分析的方法和实证的态度。具有以实验方法和数学原理为基础的超脱政治和伦理道德的鲜明特征。

——摘自王桂兰《是近代科学革命,还是古代科学复兴》

根据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近代科学革命的认识。
2023-08-05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东印度公司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贸易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如英国东印度公司,从 17世纪初获得第一个特许证,到 19世纪中期因英国政府正式接管印度事务而寿终正寝。这期间它与英国政府之 间关系不断变化。

材料一:(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 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摘译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年12月31日)

材料二:第1条:(新成立的)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和政治实体,其名字的全称为“对东印度贸易的英吉利公司”,公司的一切权力和义务均在其专享名称下实现与履行;公司在海外的活动,必 须为整个王国带来荣耀和财富。

第11条: 除进行贸易外,公司在东印度还肩负一定的管理责任,有权对公司在东印度建立的商馆、工厂和仓库等贸易据点进行有效的管理。

——1698年东印度公司特许证,摘自戴斯卡·查尔《印度宪政史资料》

材料三   第5条: 除了纯粹的商业信函外,公司所有有关印度的信函必须先交给督察委员会(作者按:督察委员会在英国本土成立的,成员由国王任命)审查,然后才由公司董事会将指令发往印度,不经过审查,公司董事会不能直接向印度发出任何指示。

第42条:为了更好地管理印度,英国政府将在印度设立总司令一职,对公司所属军队享有最高统帅权。

——1784年议会通过的《改善东印度公司和不列颠印度领地行政法》

(1)在近代西欧,除股份制贸易公司之外,商业经营方式还有(     
A. 商品交易所 B. 有限责任公司 C. 票号 D. 百货公司 E. 当铺
(2)根据材料三,英国政府对东印度公司在哪些方面做出了限制?(     
A.决策权 B.立法权 C.军事指挥权 D.贸易权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英国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待东印度公司有什么不同的政策?其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东印度公司的认识?
2022-12-22更新 | 130次组卷 | 5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2 经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19年7月6日,中国浙江的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区的范围大概是14余平方公里,根据遗迹功能和类型,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址”,包括中心的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古水系第二类是“外围水利系统”,包括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第三类是分等级墓地,包括最高等级“反山”“瑶山”两处墓地、代表第二等级的“姜家山”墓地、代表第三等级的“文家山”墓地和位于外郭代表最低等级的“卞家山”墓地。

大约距今5300年前后,掌握识玉、用玉技术的古代先民开始大量迁徙到良渚,最早出现了“瑶山”墓地这样的最高等级的祭坛墓地。这个相对独立(人工营造的台地,不仅是良渚人进行特殊仪式活动的祭坛,而且作为最高等级人群的墓地使用。在祭坛上一共发现了12座大型墓葬。墓葬中陪葬的玉器显示出复杂又严格的用玉制度。在庞大的莫角山东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炭化稻米。

——秦岭《良渚的故事》,《光明日报》2019年7月7日

材料二   良渚的第一代考古人施昕更(19111939),1936年冬季发现了良渚遗址,并先后三次主持发掘工作。1938年,施昕更一边在浙南山区参加抗战游击,一边克服困难继续考古整理工作,五万余字、百余张图片的《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得以在战火纷乱的上海正式出版堪称传奇。施昕更在《良渚》的卷首语写道:“这本报告,是随着作者同样的命运,经过了许多患难困苦的历程,终于出版了。虽然是值得欣慰的事,但是此书既成,反不忍卒读,更感慨万千!遥想这书的诞生地——良渚——已为敌人的狂焰所毁灭,大好山河,为敌骑践踏而黯然变色,这报告中的材料,也已散失殆尽,所以翻到这书的每一页,像瞻仰其遗容一样地含着悲怆的心情……然而,中国绝对不是其他民族可以征服了的。历史明明告诉我们,正因为有渊源悠久、博大坚强的文化,所以我们在这艰巨伟大的时刻,更要以最大的努力来维护来保存我国固有的文化,不使其毁损毫厘,才可使每一个人都有了一个坚定不拔的信心。”

——据施昕更《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良渚遗址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施昕更与良渚”谈谈你的看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是土著古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为欧洲文化与土著文化的融合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为新型文化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西班牙殖民者和移民在与土著文化的接触中有意无意地或好意万意地表现出了某种亲和性。这大大推动了欧洲文化与土著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新型文化的形成。而新型文化的发展又得益于市镇的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别是矿业经济)的发展和天主教会的务力。市镇构成了吸引、传播欧洲文化的中心和欧洲文化与土著文化交融的中心。经济的发展为新型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天主教会传教士积极移植西班牙文化,开办学校设立图书馆,引进印刷机,传播欧洲文化。他们又对土著历史和文化、习俗、语言进行深入研究,为继承拉丁美洲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特殊贡献,因此,可以说他们是新兴文化发展的主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对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新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做出了贡献。穆斯林建筑风格(亦称穆德哈尔风格)、中国建筑材料非洲音乐舞蹈、荷兰的哲学思想、意大利的绘画、法国的启蒙思想和文学、美国的政治思想和独立意识等,丰富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新型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摘编自《拉丁美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新型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2022-07-14更新 | 667次组卷 | 15卷引用:热点01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与文明发展-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