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人口迁徙不再仅限于某些地区,如福建农民在万历年间,迁往江西西北部、东部移垦,有的几代经营;乾隆年间又向南移居广东、海南直至海外,向东则移往台湾,有的家庭甚至移了又移。明朝云南移民大量涉及商业,有的还经由云南走出境外,经商颇有厚利,接踵者多。康熙时为恢复四川经济,颁布了一系列招民来垦的法令,外省人民由此大规模移居四川,至雍正年间,自愿迁移逐渐成为主体,他们很多是“各带盘费”的经济性移民,希望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致富。

——摘编自季松《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大批失地农民和破产的小手工业者出于生计,冒险出洋。受已在海外发财致富的华人影响,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旧金山一带发现金矿,淘金热在中国迅速兴起,而急需大量劳动力的美国也被华人认为是“伊甸园”,赴美是条发财路。同时,在贩卖华工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刺激下,英国等殖民主义者纷纷进行惨无人道的苦力贸易,以至于在华工出洋合法化前,已有大量华人被西方人口贩子拐卖出洋。

——摘编自赵薇《晚清华工出洋原因探析》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简析晚清出洋华工群体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贡献。
昨日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二选必3 历史期末模拟测试B卷
2 . 南方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和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在本地区消失,而玉器和大型祭坛在中原夏商周文明中找到延伸现象。这表明(     
A.中原文明辐射四方B.区域文明进程趋同
C.中华文明一体发展D.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宋时期,散文家的作品常常洋溢强烈的民族意识;南宋时期,从岳飞《五岳祠盟记》到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等,亦是如此。此外,宋代豪放派、婉约派词人,也具有同样意识。这主要是由于宋代(     
A.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B.社会经济的繁荣
C.文学作品的传承发展D.科举制度的推行
7日内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二选必3 历史期末模拟测试B卷
4 . 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与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一样,他们都曾经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美洲各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B.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相似性
C.美洲文明深受欧亚大陆文明的影响D.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共通性
2024-06-06更新 | 152次组卷 | 23卷引用:选必3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
5 . 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此文书的性质最可能是(     
A.秦汉的田律B.隋唐的户令C.宋元的税法D.明清的乡约
6 . 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
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2024-05-16更新 | 110次组卷 | 55卷引用:高二选必3 历史期末模拟测试A卷
7 .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访华使团成员约翰·巴罗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两地相提并论。”这段描述(     
A.指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B.彰显了工业化完成后的自信
C.完全扭曲了清朝的真实情况D.一定程度揭示了清朝的危机
8 . 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影响: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一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据此可知,英国的文化侵略(     
A.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B.导致印度文化冲突激烈
C.加速了印度民族文化殖民化D.阻碍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D.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
2024-05-09更新 | 263次组卷 | 31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大事损失和破坏情况
欧洲“黑死病”
(14-17世纪)
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方发生严重饥荒。
“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以来)
新航路开辟后100年间,美洲的印第安人减少90%-95%。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
拿破仑战争
(1792-1815年)
1807年至1809年,拿破仑从普鲁士等国强征了十亿法郎。在从埃及进军叙利亚时,拿破仑将俘获的四千多名战俘全.部杀害。在开罗,法军洗劫并烧毁许多村庄。法军在攻下马德里后屠杀了西班牙两万多名守备部队和三万多名市民。

——根据选择性必修2,《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及相关历史著述整理

材料二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致尼·弗·丹尼尔逊的信》

请选取材料一中的一个事件,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二中恩格斯的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