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官员选拔的相关凭证。这一凭证(     
A.是北洋政府文官考试的证明B.反映了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
C.是北洋政府甄别选官的证明D.是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实践
2023-11-14更新 | 126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
2023-08-16更新 | 571次组卷 | 5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趣味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流向示意图,白银的流向变化反映出(     
   
A.自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B.中国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C.外国商品竞争优势减弱D.鸦片战争赔款数额巨大
4 .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多有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和建设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等《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古代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汉初制度多有不切实际”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表现,指出汉武帝为“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所进行的政治变革。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结构的角度说明“分权与制衡思想”。以史实简要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践行“立体分权”理念的。
2023-04-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竞赛历史试题
5 . 科举制和文官制度在中西方官员选拔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后期所选拔的士族高门,凭借血统世代占据高位而腐败不可任事。他们不学无术,褒衣博带,涂脂抹粉,崇尚清谈,不仅无益于国,也严重阻碍了包括中小地主阶层在内的其他社会阶层的政治上升通道。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以考试选人的科举制。

——摘自历史教参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1.关于检验公务人员申请人合格与否的公开竞争性考试问题。这种考试必须切实可行,考试内容尽可能合理,并与考生执行他们要求就任的职位所需要的能力及适应性有关;

5.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6.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9.在考试、任用、重新任用、恢复原职等问题上,任何人绝不因为有生理缺陷而受到歧视……

——摘自《美国文官法》(18831月)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确立的历史背景。列举唐朝以后,中国古代科举制发生重大变化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以美国为例,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对于文官制度对西方政府管理的影响,有人认为是积极的,有人认为是消极的,您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所学予以分析。
2023-04-0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商朝时商族人认为天命只降于商人,故而经常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上天能够永远保佑商族;后武王伐商,打破了商人天命降于一族的观念,由周天子而不是周人来领受天命,不再斤斤计较于一族小群体的利益得失。这种变化(     
A.推动仁政治国理念形成B.适应分封制对内外服制度的取代
C.促使严格等级秩序建立D.保证了周朝贵族的世袭特权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843年,黄河特大洪水造成河南中牟县大堤决口,23州县被洪水浸淹;1933年,河南、河北等地的黄河堤防因特大洪水决口数十处,30县遭受洪灾;195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安全入海。上述三次特大洪水的结果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A.治理能力的强弱B.社会制度的差异
C.经济水平的高低D.自然因素的影响
8 . 有学者说,评价白银和铜钱到底哪个更适合明朝的中国社会,不能仅仅考虑单位价值的高低,能否提供充足的货币供应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以一种价值高但十分稀缺的金属作为主币的话,这将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抑制作用。这一认识是基于明朝(     
A.银铜并行导致货币体系混乱B.货币体系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C.政府强化对货币铸造的垄断D.在中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2022-11-28更新 | 762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对抗赛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论及某制度,“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意在强调该制度(     
A.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C.使地方缺乏自主不利地方政事推进D.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明确提及要“反霸”,“承诺中美双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并且反对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的企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任何国家”主要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B.该公报发表的相关背景是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C.中、美都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诉求
D.该公报发表后中美之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