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20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须唤起民众。基于这一认识,他进行的努力是
A.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B.巩固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C.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社会掀起了“中国热”。中国文化随着中国商品被带到欧洲各国,增进了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传教士们为欧洲“中国热”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资料,一些到过中国的商人、使节和旅行家也留下了关于中国的著作。当时的法国处于专横的君主统治之下,社会政治改革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法国知识界希望能从中国借鉴经验改造法国社会。其中以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认知最为典型。

伏尔泰,出生于巴黎一个第三等级的中产阶级家庭。伏尔泰认为,中国的君主们具有很高的哲学修养,他们以理性的儒家思想为指导来治理国家;中国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文官系统,各个机构之间互相牵制,没有出现专权的现象;中国皇帝统治仁慈,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中国的法律也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非常完美;人们互相之间没有等级差别,大家以礼相待,和平相处。中国的土地耕作达到了欧洲尚未接近的完善程度,中国城市经济繁荣,乡村人们生活富庶……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不存在牵制皇权的中间贵族势力;官吏和皇帝之间只是从属关系,皇帝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中国的伦理道德为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力提供了合法性;中国人的宗教观念淡薄,宗教力量不能与皇权抗衡;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除此之外,孟德斯鸠也肯定了中国的科举取士、监察制度、重农政策,量刑合理、礼教约束……

——摘编自邱海燕《试论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中国政治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17、18世纪欧洲掀起“中国热”的原因。
(2)对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中国政治观,任选其一进行评述。
2020-12-1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大赛高中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1929~1938年欧美、苏四个国家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百分比)。其中,甲国是
国家1929年1932年1937年1938年
43.331.835.128.7
5.011.514.117.6
11.110.611.413.2
9.410.99.49.2

A.苏联B.英国C.德国D.美国
2020-12-1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大赛高中历史试题
4 . 英国的……生铁产量在1788年仅有6.8万吨,到1806年猛增到24.4万吨,而且在1811年进一步增至32.5万吨。导致英国生铁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D.近代科学的兴起
2020-12-1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大赛高中历史试题
5 . 1954年9月15日,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的最重要成果,是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3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把制定宪法的任务提上日程,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

195419日,宪法起草工作正式开始。3月初,宪法起草小组完成了四读稿。……3月至6月,宪法起草委员会举行七次正式会议,对草案初稿进行研究和讨论。同时,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的代表人物8000多人,用两个月时间,对宪法初稿进行讨论,提出5900多条修改意见,给予起草工作重大帮助。6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通过决议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近三个月时间里,全国有1.5亿余人(截止到1953630日止,全国人口总数6亿1912371人,登记选民总数是3亿23809684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几乎涉及宪法草案每一条款。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起草,“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使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不仅使宪法的内容臻于完善,而且使宪法深入人心,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中国制宪史上的一个革命。

——根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整理


(1)编写一幕发生在1954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讨论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讨论主题,主题要紧扣我国当时的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讨论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上述对话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意义。
2020-12-11更新 | 3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大赛高中历史试题
6 . 1943年,《生活》杂志以轻松的笔调写道:苏联人“长得像美国人,穿的像美国人,想法也像美国人”。《纽约时报》在一年后声称:“马克思的思想在苏联已经销声匿迹了。”这一描述源于
A.政治和社会原则的分歧服从于同法西斯斗争这一现实
B.“铁幕演说”在美国人心目中引起了愤怒和痛苦的反应
C.“杜鲁门主义”促使美国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
D.意识形态的作用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明显的表现出来
2020-12-11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大赛高中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1950年—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80年代后中国粮食产量明显高于苏联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B.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成功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2020-12-1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大赛高中历史试题
8 .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下令“敢有私下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疏请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朝廷允准。这一变化说明
A.政府适时调整外贸政策B.明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地方官员决定政策调整D.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9 . 如图为中国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D.政治中心的变迁
2020-11-25更新 | 571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大赛高中历史试题
10 . “自从春秋时代王纲解纽,篡杀频仍,兼并盛起,夷狄横行,一般盟主用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诸夏成为一个集团,禁抑篡弑……中国的雏形在那时方才出现。”材料意在说明春秋时期
A.社会动荡不安B.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C.郡县制已确立D.蕴含着统一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