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世纪30年代,英国立法规定满足一定年龄条件的童工须在周一至周五强制入学,为此,政府还创设了工厂视察制度,要求视察员监督工厂主;同时政府鼓励大工厂主举办工厂学校,并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支持。这些举措(     
A.保证了儿童的身心健康B.保证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C.强化了纪律意识和时间观念D.适应了产业革命的需求
2024-04-04更新 | 8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2024-03-17更新 | 192次组卷 | 8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024-03-14更新 | 61次组卷 | 10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一日”

陈子展从沪江大学授课回家,午睡醒后读报,有感时局作《长城谣》一首。一个巡捕一觉醒来,离上班应卯只差15分钟,来不及梳洗,赶紧离开亭子间,皮鞋在后门口与红漆马桶发生冲突。

苏州河畔,一个圈子里传出一位卖艺人老练流利的急白:“嗳,来格哉,来是一个大老板,䑢空奖券中头彩;坐汽车,吃大菜,洋行星厢做买办,政府里厢做大官。”黄包车夫用不纯熟的英语向外国水兵拉生意;卖晚报的小孩喊着:“Evening Times!”

某校礼堂,训导主任训话:“为准备会考电灯现在每天迟一小时关,可以多看些书”。

午后两点,包天笑在参观他儿子创办的新生化学工艺厂——第一家生产国货医用橡皮囊的工厂。华商纱厂工人方根宝一天工作16小时,到了睡觉时耳朵里还响着轰轰的机器声。

——摘编自施康强《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上海》


结合材料,概括“中国一日”中上海的众生相并作出合理解读。
5 . 有学者指出: “君王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据此可知(     
A.雅典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B.斯巴达寡头政治包含一定民主因素
C.罗马帝国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D.城邦政治生活中个人自由得到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7年2月,有记者考查武汉时发现“最触目者为宣传品”“种类有很多”。下列主题有可能出现在这些宣传品上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思想建党,政治建军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是1898年法国某报刊登的题为《在中国:国王和……皇帝们的蛋糕》的漫画。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传统的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C.中国开始出现了边疆危机D.列强对中国加剧资本输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的印记

山西省粮食厅粮票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当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印发各种票证,将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到单位或城镇居民手中。

1955年8月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随后,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

——据李三台《票证里的中国》

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

1984年,上海飞乐电声总厂为解决自身发展问题,提出搞股份制、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的设想,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11月,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飞乐股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

——《改革开放简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当初发行粮票和股票的时代背景。
(2)任选其中一个票证说明其史料价值。
2024-02-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C`R布克斯顿访问俄国。他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记录了与农民的对话“农民们对现状有什么看法?”“革命是一件好事,每个人都赞成革命。他们虽然不喜欢布尔什维克,但他们喜欢革命”。该报告(     
A.解释了布尔什维克获胜的原因B.是对苏俄武装干涉的借口
C.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D.歪曲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奥斯曼帝国与新航路的开辟某历史学习小组发现,两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对“奥斯曼帝国与新航路开辟”的联系的叙述前后有所调整,为探究这一调整的原因,该小组查找到了一组材料。

·高中历史教科书对“奥斯曼帝国与新航路开辟”的联系的不同叙述

欧洲和亚洲之间很早就存在贸易往来……15世纪以前,西欧各国主要通过传统的地中海商路到东方去。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这条商路。西欧各国为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

——《历史必修·第二册》(人民出版社20096月版)

欧洲长期从亚洲进口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和香料等生活必需品。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2月版)

材料一   14世纪后期土耳其由小亚细亚扩张至巴尔干半岛,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1517年占领埃及,成为地跨三洲的帝国。15381546年,奥斯曼帝国巩固了对红海的控制权。

——摘编自刘义《帝国更替与文明兴衰—全球史上的1453年》

材料二   威尼斯人从利凡特(东地中海地区)运往欧洲的胡椒每年有500600吨。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威尼斯人的贸易量还在稳步增长。

——据【英】E.E.里奇《剑桥欧洲经济史(第4卷)》

材料三   15世纪中叶以来,欧亚商路发生重大变化。蒙古帝国的崩溃政治混乱使第一条商路中断。拜占庭的灭亡、奥斯曼的征服和扩张封闭了第二条商路。16世纪初伊朗萨非王朝崛起后夺取了第三条商路。第四条是海上商路,但奥斯曼苏丹对过境货物征收高额关税。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材料四   君士坦丁堡酌陷落使正在海外扩张的欧洲人感觉到自己处于屈辱的防守地位。他们还认为土耳其人把异教伊斯兰的威胁带到了基督教的门口,伊斯兰教变成了土耳其人对付欧洲人的宗教。……此后,欧洲就渲染土耳其的暴行,制造反土耳其的舆论,奥斯曼阻断商路之说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殖民者发动进攻的借口。

——王三义《土耳其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1)在该小组的探究过程中,这四则材料的价值何在?请具体说明。
(2)基于该小组的探究,指出教科书调整的意义,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并做简要说明。
2024-02-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