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01 道试题
1 . 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此文书的性质最可能是(     
A.秦汉的田律B.隋唐的户令C.宋元的税法D.明清的乡约
2024-06-02更新 | 91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阶段性检测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大学是西欧中世纪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阅读下面“大学兴起”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     

A.专制王权的加强B.民族国家的统一
C.市民文学的产生D.城市的兴起发展
2024-04-26更新 | 46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经济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唯一结果
2024-04-23更新 | 250次组卷 | 20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移动动机看,人口移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材料二

15—18世纪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

根据材料一的观点,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其进行合理解读。(要求:概括准确, 解读全面、客观、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世纪初,英国以党派为基础任用的官员,常因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替而大批更换;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不与内阁同进退的“文官”,不参加党派之争,一般终身任职,执行政府的决策,论功奖惩。这一变化实现了(     
A.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B.削弱了内阁行政权力
C.促进了决策及执行权合一D.导致了政党政治衰退
6 . 图1、图2分别是《人民画报》1955年、1957年的年度封面照片。它们体现出(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C.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
D.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就
2024-03-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图所列为1919年4月《教育潮》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     
本杂志以开发教育真义,力图改进为宗旨,抑潮之为物,有扫腐摧圣之势力,除旧布新之功用者也。
(一)精神潮流一一即一时代思想之集合。
(二)时代潮流——即一时代世界大势之所趋。
(三)社会潮流—一即一社会之现状。
A.教育变革对培养国民的重要作用B.民主科学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武器
C.青年学生是革命的主力力量D.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前提
2024-02-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恩格斯在谈到16世纪德国社会时曾说:当“英法两国工商业的成长促使整个国家中各种利益联成一气,因而促成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时,德国“却只是环绕着一些地方中心按照省区归并成许多利益集团,因而只是促成政治上的分离。”作者意在强调(     
A.德意志的分裂状态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英法工商业的发展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工商业发展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前提
D.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政治分离
2024-02-08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构成统计(1980-2000)(单位:%)
类别
年份
食品支出衣着
支出
居住
支出
家庭设备及
用品支出
交通通
信支出
文教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其他
支出
198061.812.313.82.60.45.12.12.0
198557.89.718.25.11.83.92.41.1
199058.87.817.35.31.45.43.30.7
199558.66.913.95.22.67.83.21.8
200049.15.715.54.55.611.25.23.1

——摘编自《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9》

请提取两项不同的变化信息,并进行合理的解读。
2024-02-08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古代冠礼与当时国家、社会、家族对于青年人修身立德,道德至善的期待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以人伦,赴以礼仪

在早期儒家有关礼的讨论中,冠礼一直颇受重视。《礼记·王制》列举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冠礼居首。《冠义》中强调古者圣王重冠”“古者重冠 敬冠事”“其礼可不重与。汉代极重冠礼,汉惠帝行冠礼,宣布赦天下,开帝王行冠礼而大赦天下之始。而魏晋隋唐冠礼衰弱之势明显。宋代的一些士大夫主张要在全社会复兴冠、婚、丧、祭等礼仪,以此弘扬儒家文化传统。明朝冠礼实现了第二次复兴。明洪武元年诏定冠礼,从皇帝、皇太子、皇子、品官,下及庶人,都制订了冠礼的仪文,总的来看,明代冠礼比较盛行。

——摘编自顾超一《成人与入世基于冠礼礼义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冠礼礼义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
2024-02-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