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大学是西欧中世纪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阅读下面“大学兴起”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     

A.专制王权的加强B.民族国家的统一
C.市民文学的产生D.城市的兴起发展
2024-04-26更新 | 43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C.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D.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4-04-25更新 | 622次组卷 | 137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2024-04-23更新 | 188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主要强调(     
A.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C.阿拉伯文化对于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2024-04-21更新 | 140次组卷 | 110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佛兰德尔伯爵领可谓典型的“领地性公国”,在外交、行政和司法大权上享有极强的独立性,是法兰西王国的“国中之国”,布鲁日是其辖下实力最强的城市。13 世纪末,法国国王与佛兰德尔伯爵领爆发了剧烈冲突,法国国王联合布鲁日的统治者以恢复习惯法为名,重新颁布了有利于城市统治者的“特许状”。法国国王此举旨在(     
A.重构封建政治契约关系B.借助市民阶层维护统治
C.推动国家民主进程发展D.削弱贵族势力扩张王权
6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只有少数产业工人已感觉国民运动之必要,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目前政治的争斗,自然只是国民运动排除外力及军阀的运动。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材料二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因和结果。
(2)观察如图,中共在革命战争中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阐明这条道路的重大影响。
7 .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主题是(     
学派主张
儒家以礼治国, 为政以德
墨家互爱互助, 选贤任能
道家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法家以法为本, 控制臣民
A.实现国家统一B.变革选官制度C.加强中央集权D.重建政治秩序
8 . 有人认为,明清时期,乡绅具有国家和乡村社会之间的“双重代理人”的身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乡绅绝大部分是通过参加国家选举人才的官方考试而获得自身的特权地位,主要由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人物构成。

材料二   明清时期乡绅对乡村社会的管理

兴办学校书院、创办义学、培养人才、编修方志等事务。

协助地方政府办理税赋、治安等社会事务,在灾荒之年,为维护乡族利益,在自动出资救济乡民的同时,要求政府拿出举措——以减代赈、减免赋税。

担负组织祭祀、制定族规等宗族内部活动,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

经常对地方诉讼、争斗事件进行公断和防护,维护乡村地区治安。

——摘编自解亚珠《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乡绅形象研究》


(1)据材料一分析乡绅能够成为国家和乡村社会之间“双重代理人”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一、二中乡绅参与乡村社会管理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9 . 有学者说:“从政治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从经济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从文化层面来说,这属于一种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也是中华文化体系开始发展完善的标志。”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B.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社会必然性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024-02-23更新 | 159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8年——1969年戴高乐执政,推行“戴高乐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戴高乐主义在对外关系中采取部分政策和措施

1958年,戴高乐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同年11月,赴西德与阿登纳会晤,与德国签署《法德合作条约》。
1960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19603月,戴高乐面向苏联及东欧国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19666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并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联合声明,推动东西方缓和。
19636月,法国从北约撤回大西洋舰队,不再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
19641月,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1964年,走访11个拉丁美洲国家,签订了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
19663月,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戴高乐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